临床研究
危重症患者建立骨髓腔内通路和中心静脉通路随机对照研究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8,27(8) : 901-904.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8.08.016
摘要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在危重症患者中建立骨髓腔内通路和中心静脉通路的时间、满意度和安全性。

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将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入骨髓腔内通路组或中心静脉通路组,分别建立骨髓腔内通路和中心静脉通路,并经上述通路给予药物或液体治疗,记录第一次穿刺是否成功、穿刺时间、满意度、并发症等数据。

结果

本试验共入组24例患者,骨髓腔内通路组和中心静脉通路组各12例,年龄、性别、BMI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髓腔内通路组和中心静脉通路组中诊断为休克和心脏骤停者分别占83.3 %、58.3 %。骨髓腔内通路组和中心静脉通路组第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1.7 %、66.7 %(P=0.158),建立骨髓腔内通路和中心静脉通路的时间分别为(74.9±43.7) s 、(944.0±491.5) s(P<0.01),骨髓腔内通路组操作者和中心静脉通路组操作者对使用器械的满意度分别为(8.0±1.1)分、(7.2±0.8)分(P=0.053),对总体操作的满意度分别为(3.7±0.7)分、(3.9±0.3)分(P=0.377),两个组的患者均未观察到穿刺相关的并发症。

结论

骨髓腔内通路的第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中心静脉通路,平均穿刺时间远小于中心静脉置管,且操作简单,实用性更强,在危重症患者急救过程中,在外周血管通路难以建立时,骨髓腔内通路可作为一种重要的桥接方法,快速建立血管通路,赢得抢救时机。

引用本文: 刘艳艳, 汪宇鹏, 祖凌云, 等.  危重症患者建立骨髓腔内通路和中心静脉通路随机对照研究 [J]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8, 27(8) : 901-904.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8.08.016.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在院前急救、急诊抢救、战争及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血管通路的快速建立可以实现及时补液和给药,为危重症患者救治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生命线,但对于低血容量或休克等危重患者,因周围循环衰竭,外周浅表静脉充盈差,难以快速穿刺成功,在急救状态下有10 %~40 %[1,2,3]的患者因无法建立外周血管通路从而延误了救治。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其他手段快速建立血管通路就尤为关键,研究表明,国内70.7 %的医护人员会选择中心静脉置管的方式建立血管通路[4],但国外多个指南均推荐采取骨髓腔内通路技术[5,6]。因此,对骨髓腔内通路和中心静脉通路两种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穿刺时间、满意度、安全性等进行对比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比较在危重症患者中建立骨髓腔内通路和中心静脉通路的成功率、穿刺时间等指标,找到快速建立血管通路的更佳方法。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