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解剖型和爪形接骨板固定肋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9,28(2) : 232-235.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9.02.021
摘要
目的

比较爪形接骨板与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多发肋骨骨折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急诊外科收治的70例创伤性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不同分为两组:爪形接骨板组(33例)和解剖型接骨板组(37例)。记录固定每处骨折所需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接骨板松动脱落、胸部疼痛、胸腔大出血等指标。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种内固定的利弊。

结果

从骨折端完全暴露开始记录手术时间、比较固定每处骨折所需的平均手术时间,爪型接骨板组较解剖型接骨板组短[ (11.04±1.81)分/处vs (12.30±0.47)分/处](P<0.01)。爪型接骨板组术中出血量[(120.76±7.19)mL vs (110.00±7.45)mL]及伤口引流量[(114.06±7.24)mL vs (107.98±7.23)mL]较解剖型接骨板组多(P<0.01)。解剖型接骨板组术后出现1例螺钉脱落(患骨质疏松)、爪型接骨板组术后2例出现接骨板松动脱落(患者无骨质疏松等合并症)(P>0.05)。爪型接骨板组术后出现2例胸部疼痛、2例胸腔大出血,均行二次手术。

结论

两种内固定各有利弊,爪型接骨板较廉价、塑形方便、手术时间较短,对粉碎性骨折特别适用;解剖型接骨板昂贵、但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胸腔大出血、胸部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明显减少二次手术,安全性较高。

引用本文: 徐凤阳, 王楠, 任佳, 等.  解剖型和爪形接骨板固定肋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J]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9, 28(2) : 232-235.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9.02.02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急诊创伤造成的肋骨骨折约占胸部骨折的50%~80%,且随着交通业发展、发生率逐年上升[1]。肋骨骨折合并肺挫伤常致呼吸功能不全,反常胸壁运动和骨折端疼痛会导致潮气量降低、肺泡塌陷、动静脉分流和低氧血症[2],造成严重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常需及时治疗。肋骨骨折手术治疗即切开复位内固定,现已出现多种内固定材料,其固定牢靠,能迅速恢复胸腔轮廓及稳定性。术者通常根据自己对内固定材料的熟悉程度来选择,本研究通过收集本院70例急诊创伤多发肋骨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分组讨论这两种内固定对术中术后的不同影响。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