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脓毒性休克患者肠道微生态变化临床研究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9,28(3) : 350-355.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9.03.014
摘要
目的

对比脓毒性休克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肠道菌群,以明确ICU脓毒性休克患者肠道菌群组成特点。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及同期健康志愿者肠道粪便样本各15例,提取菌群DNA进行16S rDNA基因测序,评估肠道菌群组成对临床预后影响,采用香农-威纳指数评估菌群多样性。

结果

对比健康志愿者,脓毒性休克患者肠道菌群组成变化较大,变形菌门比例变化较为显著,健康志愿者平均相对比例为3.53%,脓毒性休克患者为2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6);梭杆菌比例也相对增高,健康志愿者平均相对比例为0.12%,脓毒性休克患者为1.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脓毒性休克患者肠道菌群种类较多,本研究鉴别出29种,每个患者肠道菌群组成具有高度个体化。分析肠道菌群组成与临床结局之间关系发现,健康志愿者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香农-威纳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且服用益生菌、使用肠内营养均不能降低院内病死率(P=0.59,P=0.58)。

结论

脓毒性休克患者肠道菌群组成特点为种群多样性、个体化程度均较高,但也有单个菌属过度繁殖的现象。肠道菌群组成与临床结局之间关系需要大样本研究进一步探索。

引用本文: 万有栋, 朱瑞雪, 潘新亭, 等.  脓毒性休克患者肠道微生态变化临床研究 [J]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9, 28(3) : 350-355.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9.03.01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最新的脓毒症定义认为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指脓毒症患者尽管经过充分的液体复苏仍存在持续的低血压,需要使用升压药物维持平均动脉压65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血乳酸2 mmol/L以上,病死率高达40%~70%[1]。关于脓毒症治疗的新药物研究较多,但多数药物被证明无效,如活化蛋白C、肝素等,新的有效的治疗措施亟待研究[2,3,4]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