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60岁及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情况回顾性分析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6,15(7) : 543-546. DOI: 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6.07.012
摘要
目的

了解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情况,为围手术期失血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对我科2009年9月至2015年9月住院治疗的24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111例,女性132例。其中手术治疗217例,年龄60~98岁,外伤后1 d内手术者17例,2~3 d手术者71例,4~7 d手术者73例,8~14 d手术者31例,>14 d手术者25例。非手术治疗患者26例,年龄62~91岁,为对照组。观察骨折后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变化,评估患者隐性失血量。

结果

对照组患者骨折1 d后平均血红蛋白为(121.8±17.6) g/L,3 d时为(101.1±23.3) g/L,7 d时为(91.5±31.9) g/L,14 d时为(92.2±31.6) g/L,>14 d时为(108.3±22.4) g/L,随骨折后时间延长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57,P=0.001)。隐性失血对照组为(340±216) ml,手术患者中骨折后>14 d手术者为(602±216) ml、8~14 d手术者为(671±327) ml、4~7 d手术者为(596±362) ml、2~3 d手术者为(505±119) ml、1 d内手术者为(498±244) ml,不同手术时间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758,P=0.001)。

结论

手术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隐性失血一个重要因素,骨折后不同时间内进行手术者的隐性失血量不同;在非手术干预情况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折后血红蛋白水平逐渐降低,1~2周内平均血红蛋白水平达到最低点,然后回升。

引用本文: 石少辉, 吴国平, 文海昭, 等.  60岁及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情况回顾性分析 [J] .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6, 15(7) : 543-546. DOI: 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6.07.01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呈增长趋势,手术治疗是其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案,目前大家公认的是患者骨折后尽可能早地进行手术治疗[1,2,3,4],但老年患者大多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有些患者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等药物,此类患者骨折后入院到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其相对围手术期时间也延长,因此贫血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最主要的是隐性失血。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隐性失血问题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5,6,7],且有文献报道,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1~3 d隐性出血最多[8],但对骨折后隐性失血和股骨转子间骨折引起的隐性失血是怎样的变化过程,国内鲜见报道。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科住院诊治的24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情况,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