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论著
3.0T磁共振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在腮腺常见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8,17(4) : 303-306. DOI: 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8.04.014
摘要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3月诊治的39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MRI影像检查资料,分析其磁共振平扫、扩散加权成像的图像特征,比较多期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特征以及肿瘤实质表观弥散系数(ADC)的差异。39例中,多形性腺瘤18例、腺淋巴瘤12例、恶性肿瘤9例。腮腺良、恶性肿瘤在形态表现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恶性肿瘤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别表现为渐进性强化、快速强化快速廓清、快速强化缓慢廓清;多形性腺瘤和恶性肿瘤、腺淋巴瘤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腺淋巴瘤和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MR常规扫描联合动态增强及DWI扫描能为腮腺肿瘤的定性诊断提供较为充分的依据。

引用本文: 于冬洋, 单奔, 柳勇, 等.  3.0T磁共振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在腮腺常见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J] .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8, 17(4) : 303-306. DOI: 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8.04.01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涎腺肿瘤为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一类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3%~10%,其中位于腮腺者约占其总体的近80%[1,2]。对于腮腺占位性病变,仅靠临床特征往往难以判断其良、恶性,而穿刺活检可能具有促使肿瘤细胞播散的潜在风险[3,4]。CT和MRI是目前腮腺肿瘤术前检查的主要手段,可较准确地区分腺内、腺外肿瘤,并能反映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术式选择提供可靠依据[5,6]。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腮腺肿瘤形态学表现且不够全面,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9例腮腺肿瘤的MRI常规扫描、多期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及DWI检查资料,了解其影像表现特征,以提高影像学诊断率。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