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北京某郊区村级基本医疗服务的政策内环境相关因素调查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8,17(6) : 437-442. DOI: 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8.06.007
摘要
目的

调查北京某郊区村级基本医疗服务供给与监管现状,了解其内部环境相关因素。

方法

2016年7—8月采取目的性抽样方法选择北京市怀柔区作为研究现场,对区内14个乡镇下辖的260所村卫生室的260名村医进行问卷调查,对21个村卫生室进行了实地观察,并按照1∶2∶1的比例抽取村医(21名)、村民(42名)、村干部(21名)共计84人进行个人深入访谈,了解政策内部环境中的村级基本医疗服务供给以及监管情况。

结果

260所村卫生室中174所(66.9%)由政府资助建设,位置位于村中心者164所(63.1%)。173所(66.5%)村卫生室医疗机构执业法人为村主任/村书记,但11名(52.4%)村干部认为应该由村医担任法人。260名乡村医生平均年龄(62.7±8.9)岁,其中从医年限≥40年者168名(64.6%);医学中专学历149名(57.3%),未取得医学专业学历72名(27.7%);持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者247名(95.0%),持有执业医师证书者3名(1.2%);244名(93.8%)享有政府发放的乡村医生补助;培训方式是由乡镇卫生院每月定期组织召开的乡医例会,师资来源以乡镇卫生院为主(247名,95.0%),形式以电教视听为主(191名,73.5%),内容以全科医学为主(245名,94.2%)。260所村卫生室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的前5位顺次为常见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家庭出诊、血压呼吸脉搏检查、体重身高视力检查、肌肉注射。260名村医中有199名(76.5%)提供夜间诊疗服务,基本可以做到24 h提供服务。对于就医需求,22名(52.4%)村民表示基本可以得到满足,其中最满意的是服务态度,最不满意的是设备设施。村委会对村级基本医疗服务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村医聘用(231所,89.5%)、日常监督(218所,84.5%)、村医考核(113所,43.8%)方面。村级基本医疗服务的考核主要是由乡镇卫生院承担,考核内容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

结论

村级基本医疗服务供给现状尚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应针对服务供给和服务监管因素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补充村医队伍、提升村医的服务意愿、加强属地监管的自觉、强化行业监管的效果,通过综合措施的实施,最终提升村级基本医疗服务供给的质量。

引用本文: 王晶, 王晨, 王晓燕. 北京某郊区村级基本医疗服务的政策内环境相关因素调查 [J] .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8, 17(6) : 437-442. DOI: 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8.06.00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我国自2009年开始的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2017年初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再次将其作为发展目标提出[1]。基本医疗服务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医学技术水平进步和文化人口特征的条件下,由政府根据国家财力、卫生资源供给能力和社会承受能力,通过医疗保障制度为全体居民提供的、在医疗技术上具有合理性、需方有经济承受能力,并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必需的医疗服务[2]。基本医疗服务与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直接相关,影响村级基本医疗服务供给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与政策环境的关系尤为密切。政策环境是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3],是政策赖以存在的基础,可以分为政策的内部环境和政策的外部环境,前者是由政策主体、客体、手段等要素通过政策组织有机结合而形成;后者则指处在政策要素之外,构成政策形成和运行条件的要素,即自然地理、经济运行、体制机制、社会文化等[4]。既往研究中多关注于政策外部环境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探究,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某远郊区县的农村基本医疗服务进行调查,旨在了解政策内部环境在基本医疗服务体现的两个主要方面,即服务供给与服务监管,以期为村级基本医疗服务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