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影像学检查方法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9,18(11) : 1102-1105. DOI: 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9.11.021
摘要

代谢性风湿病痛风发病率日益升高,呈年轻化、不典型化趋势。典型的痛风容易诊断,但不典型者则存在一定诊断难度。偏振光显微镜找关节液尿酸结晶是诊断金指标,但属于侵入性诊断方法,难以普及开展,需要影像学检查协助诊断并指导后续治疗。本文围绕与痛风性关节炎相关的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各方法的优缺点及典型特征进行综述。

引用本文: 刘巧楠, 丁韦仁, 刘林, 等.  影像学检查方法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J] .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 (11): 1102-1105. DOI: 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9.11.02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的疾病,是由尿酸盐沉积在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滑膜、关节周围组织和身体的低温领域,从而引发的炎症反应[1]。全球多个国家痛风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且逐步趋向年轻化,而我国痛风的患病率为1%~3%[3],好发于30~40岁男性,绝经后女性占5%[4]。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临床诊断标准之一,当血清尿酸盐>6.8 mg/dl时可导致尿酸盐晶体沉积,但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不一定会导致晶体的沉积,且急性关节炎期也可发生在血尿酸水平正常的患者中,此外,部分痛风患者可表现为不典型症状。目前临床上可通过关节液穿刺或痛风石活检来确诊痛风,但这都是有创的检查,难以普及开展,而且鉴于患者需长期治疗以减少高尿酸血症的其他并发症,因此不能忽视准确诊断和治疗痛风的重要性。临床医生可通过影像学技术寻求帮助,除了协助诊断,影像学检查还可以有效地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尿酸盐沉积的范围以及监测患者降尿酸治疗的情况。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像学检查在近几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现分别介绍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应用特点。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