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论著
高渗盐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临床分析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19(02) : 130-133. DOI: 10.3760/cma.j.issn.1671-7368.2020.02.009
摘要

对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93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6例患者术后早期减轻脑水肿应用10%氯化钠60 ml(高渗盐组),47例患者应用20%甘露醇125 ml(甘露醇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应用不同的脱水剂后2、4、6 h颅内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尿量、血钠水平的变化。高渗组与甘露醇组首次脱水治疗后2、4、6 h颅内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尿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的MAP分别为(88±11)与(80±10)、(85±10)与(78±9)、(79±12)与(73±13)mmHg(1 mmHg=0.133 kPa),血钠水平分别为(145±5)与(136±4)、(144±6)与(133±5)、(140±5)与(135±4)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高渗盐较甘露醇对重度颅脑损伤更好地降低颅内压同时增加脑灌注。

引用本文: 朱志强, 徐东, 谷玉雷, 等.  高渗盐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临床分析 [J] .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 (02): 130-133. DOI: 10.3760/cma.j.issn.1671-7368.2020.02.00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重型颅脑损伤起病突然、病情危重并多变,预后差,病死率较高[1],是神经外科、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常见急重症。脑水肿是颅脑损伤后必经的病理过程,其发展的程度和快慢往往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脑水肿时胞内外水分异常积聚,导致脑组织体积增大,重量增加;水分积聚于脑间质内称为细胞外水肿,积聚于细胞内包括胶质细胞或神经细胞内称为细胞内水肿,往往两者同时存在[2,3],其发生机制主要包括内皮细胞受损[4]、酶屏障受损[5]、水通道蛋白(APQ)改变[6]等。脑水肿的治疗目前主要包括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7]、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序贯治疗[8]等,国内外应用高渗盐治疗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研究报道中[9,10],所用剂量和浓度相差较大。本研究分析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9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预防脑水肿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