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早期临床辅助科室实践活动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影响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9,39(10) : 759-762. DOI: 10.3760/cma.j.issn.1673-677X.2019.10.008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接触临床辅助科室的实践活动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影响,为医学院校开展社会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

2015年~2017年,选取参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本校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8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参与临床辅助科室实践活动的38名学生设为实验组,参与医疗志愿服务的44名学生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学生跨专业学习准备量表(Readiness for Interprofessional Learning Scale,RIPLS)评分和基础医学综合考试成绩。

结果

实验组学生RIPLS评分、基础医学综合考试成绩[(76.05±5.28)分、(91.08±9.20)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72.57±4.48)分、(86.34±7.11)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学生在社会实践前后的RIPLS总分[(71.71±5.50)分、(76.05±5.28)分]、团队合作因子评分[(34.08±3.32)分、(38.08±2.99)分]和基础医学综合考试成绩[(83.33±8.34)分、(91.08±9.19)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社会实践前后职业认同评分[(28.29±3.31)分、(28.29±2.73)分]和角色认同评分[( 9.34±1.68)分、(9.68±1.51)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学生在社会实践前后的团队合作评分[(34.84±2.81)分、(36.07±2.67)分]、职业认同评分[(27.89±2.03)分、(26.50±2.22)分]和角色认同评分[(9.09±1.34)分、(10.00±1.74)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社会实践前后的RIPLS总分[(71.82±4.69)分、(72.57±4.48)分]、基础医学综合考试成绩[(84.20±7.69)分、(86.34±7.11)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早期接触临床辅助科室的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跨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基础医学综合考试成绩,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引用本文: 钟柳英, 丁晓晓, 胡晓琦, 等.  早期临床辅助科室实践活动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影响 [J] .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9,39 (10): 759-762. DOI: 10.3760/cma.j.issn.1673-677X.2019.10.00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如何把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国内外医学教育界的共识是早接触临床,多进行临床实践[1]。传统的医学本科教育模式是分段式教学[2],这导致了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实践技能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之间存在不同步性;医学类各专业学生之间也缺少跨专业沟通和跨专业团队合作的机会。同一专业人员共同学习和不同专业人员之间的团结协作,这是维持高质量的医疗水平和患者健康的基础[3]。社会实践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巩固学生的专业技能、深化理解理论知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4]。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教学主管部门制定活动方案,学生具体实施",学生只是被动参与,不能发挥其所长,更无法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新性[5]。文献分析表明[6],医学生社会实践目前还存在课程体系不完整、社会实践内容和方法创新不足等问题。本文通过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辅助科室的实践活动,探讨对其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影响,为医学院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