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声带白斑的研究现状及挑战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8,53(8) : 631-635. DOI: 10.3760/cma.j.issn.1673-0860.2018.08.016
摘要

声带白斑是一个临床诊断,其定义为声带上覆着的不易被去除的白色斑块或斑片状物。由于该病组织病理类型的多样性及恶变决定因素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使得其病理分型、诊断及治疗原则上尚存在许多争议。本文旨在对声带白斑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因、病理分类、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引用本文: 吕丹, 陈媛, 杨慧, 等.  声带白斑的研究现状及挑战 [J] .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8, 53(8) : 631-635. DOI: 10.3760/cma.j.issn.1673-0860.2018.08.016.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自Schwimmer[1]1877年首次将"白斑"(leukoplakia)一词用于描述口腔白色病变之后,1880年,Durant[2]将"喉白斑"用于患者的诊断,1920年前后,Pierce[3]和Jackson[4]首次在英文文献里对该病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之后,由于该病具有一定的癌变趋向及较高的复发率而被人们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由于该病组织病理类型的多样性及恶性转归决定因素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使得多年来在其病理分型、诊断及治疗原则等诸多方面一直存在较大争议。随着医学的发展,尤其是对该病病因的深入研究、病理分类的逐渐统一、新的诊断技术及微创治疗理念和方法的出现,先进器械设备的有力支撑以及计算机、数字成像视频处理等新技术的应用等诸多方面的进步和飞跃,声带白斑的诊断及治疗在经历了上百年的混沌之后,也逐渐被揭下神秘面纱而开始明朗起来。本文拟就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声带白斑的研究进展及现状,包括命名、流行病学特征、病因、病理分类、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总结探讨,以期全面、客观、准确地认识该病,从而为规范化诊治提供帮助。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