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报告
腮腺恶性肿瘤合并居泉沙雷菌感染一例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0,55(3) : 270-272. DOI: 10.3760/cma.j.issn.1673-0860.2020.03.017
摘要

居泉沙雷菌(serratia fonticola)属沙雷菌属,近年其少见的人体感染与部分多重耐药已引起临床重视。恶性肿瘤合并居泉沙雷菌的报道罕见。2019年4月我院收治1例巨大腮腺恶性肿瘤合并居泉沙雷菌感染的病例。入院后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静脉滴注,单次剂量3 g,每8小时1次抗感染治疗;联合局部伤口换药,每天2次。局部感染控制后手术治疗,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出院。术后2个月于当地医院行三维适型放射治疗,左侧术区+双侧颈部Ⅰ~Ⅴ区共放疗50 Gy。术后6个月复查,头颈部及全身无肿瘤复发。

引用本文: 文森立, 陈杰, 谭浩蕾, 等.  腮腺恶性肿瘤合并居泉沙雷菌感染一例 [J] .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0, 55(3) : 270-272. DOI: 10.3760/cma.j.issn.1673-0860.2020.03.01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患者女,55岁,因"左侧腮腺癌术后17个月,发现左耳下肿块10个月"于2019年4月24日收入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一科。患者17个月前于外院行左侧腮腺肿块切除,病理为分化差的涎腺导管癌,术后未在院进一步治疗,自行中药治疗,具体不详。入院前10个月左耳下再次出现肿块并逐渐增大,入院前1个月出现左侧上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向右侧歪斜,肿块表面破溃流血、流脓等症状并逐渐加重,入院前1周左耳下肿块及周围面部、颈部皮肤出现明显疼痛。入院后体格检查:左侧腮腺区及上颈部巨大外生型肿块,大小约11 cm×8 cm×7 cm,质硬、固定,上界至左耳垂,耳垂受侵,瘤体与耳软骨之间有间隙存在,前界至下颌骨升支前缘,后界至乳突尖下方,下界至下颌角下方约2 cm,周围皮肤红肿,触痛阳性,皮温高,肿块表面皮肤变黑溃烂,流脓液、腥臭,张口约3 cm,左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Ⅳ级(H-B分级),余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7.56×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9.70%,单核细胞百分比10.40%。超敏C反应蛋白107.8 mg/L。腮腺、颈部彩超示左侧腮腺区肿块,怀疑恶性肿瘤,左侧颈部Ⅴ区多个稍大淋巴结。腮腺及颈部CT示左侧腮腺区巨大肿块合并感染,并左侧咀嚼肌受侵,双颈部、左侧颌下淋巴结增大。伤口脓液培养为居泉沙雷菌,药敏显示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等抗生素敏感。选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静脉滴注,3 g每次,每8小时1次抗感染治疗;联合局部伤口换药,每天2次。经6 d术前治疗,肿块无溢脓,周围皮肤红肿较前好转,压痛减轻,局部感染明显控制,考虑由于肿瘤存在,感染无法完全消除。

于2019年4月30日行左侧腮腺癌联合根治+游离右侧股前外侧皮瓣修补+左侧耳廓畸形矫正+右侧股外侧皮肤拉拢缝合术。术中先行左颈部Ⅰ~Ⅴ区淋巴清扫,再行腮腺肿瘤扩大切除,于咬肌前缘从外周向内分离出面神经分支,离断咬肌,切除耳廓下端部分皮肤,离断胸锁乳突肌近乳突端1/3,离断二腹肌后腹,距茎乳孔约1 cm切断面神经主干,将左侧腮腺肿瘤、全部咬肌、面部皮肤及耳廓下方皮肤连颈淋巴清扫大块一并完整地切除(图1)。清洗检查创面后行右侧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缺损,游离皮瓣微血管吻合,其中1套血管端端吻合于甲状腺上动脉与面总静脉,另1套血管端端吻合于颈横动脉与锁骨下静脉分支,并同期运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运动神经的分支修复面神经,其中股神经分支近端与面神经主干端端吻合,远端走形于肌肉的分支与面神经颧支、颊支端端吻合(图2)。术后病理结果:(1)分化较差的涎腺导管癌,肿瘤大小约10 cm×8 cm×6 cm,可疑脉管内癌栓;(2)(前上、前下、上、耳前皮肤、茎乳孔、耳垂下皮肤切缘)均未见癌累及;(3)左颈淋巴结:(Ⅰ~Ⅱ区)5枚、(Ⅲ区)3枚、(Ⅳ区)9枚、(Ⅴ区)7枚均未见癌转移,左侧颌下腺未见癌转移(图3)。术后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前列地尔抗血小板聚集、低分子肝素抗凝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恢复良好,于2019年5月7日出院。

点击查看大图
图1
左侧腮腺癌联合根治术所见 A:患者术前正面观;B:术前切口设计;C:左侧腮腺肿瘤扩大切除+左侧颈部Ⅰ~Ⅴ区淋巴清扫后
图2
右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制取及修补所见 A:皮瓣约23 cm×9 cm大小,a为远端肌肉神经穿支,b为近端股神经分支,c为2套供血血管均为1个动脉2个静脉;B:皮瓣血管及神经吻合,d为2套供血血管分别吻合,e为远端股神经分支与面神经主干吻合,f为颊支及颧支(部分被遮挡);C:皮瓣修补后的术区
点击查看大图
图1
左侧腮腺癌联合根治术所见 A:患者术前正面观;B:术前切口设计;C:左侧腮腺肿瘤扩大切除+左侧颈部Ⅰ~Ⅴ区淋巴清扫后
图2
右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制取及修补所见 A:皮瓣约23 cm×9 cm大小,a为远端肌肉神经穿支,b为近端股神经分支,c为2套供血血管均为1个动脉2个静脉;B:皮瓣血管及神经吻合,d为2套供血血管分别吻合,e为远端股神经分支与面神经主干吻合,f为颊支及颧支(部分被遮挡);C:皮瓣修补后的术区
点击查看大图
图3
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 A:浸润性癌成分,肿瘤组织呈条索状、巢状、实性片状排列,间质纤维化伴炎细胞浸润HE×100;B:导管原位癌成分,管腔内见粉刺样坏死HE×200
图4
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 A:正面观;B:侧面观
点击查看大图
图3
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 A:浸润性癌成分,肿瘤组织呈条索状、巢状、实性片状排列,间质纤维化伴炎细胞浸润HE×100;B:导管原位癌成分,管腔内见粉刺样坏死HE×200
图4
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 A:正面观;B:侧面观

术后4周患者一般情况可,修补的皮瓣生长良好,术区、颈部未见异常,左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存在,张口度约4 cm,较术前张口度稍增大。术后第8周,患者至当地医院行三维适型放射治疗,左侧术区+双侧颈部Ⅰ~Ⅴ区共放疗50 Gy。术后6个月复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修补皮瓣生长良好,术区无复发,无颈部及全身转移,颈部彩超、腮腺及颈部CT、胸部X线、腹部彩超均未见异常,左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Ⅳ级)存在,张口度约4 cm(图4)。

讨论

居泉沙雷菌是沙雷菌属的一种,属少见的肠道正常寄居革兰阴性菌,为弱毒力机会致病菌,具有复合肠杆科一般性状,但相较于普通沙雷菌不同点在于不产生脱氧核糖核酸酶及明胶酶,常见于伤口渗液中[1,2]。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引起腹泻或肠道外多重感染[3]。国内外关于居泉沙雷菌致各系统感染的报道较少见,国外报道可见于呼吸系统、伤口渗出或脓肿,而国内见于腹腔感染、脓毒血症及其所致腹泻性疾病等[2,3,4,5,6,7,8,9,10]。居泉沙雷菌具有一定耐药性,如对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耐药率高,但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厄他培南的耐药率较低[11]。根据药敏指导的抗生素治疗,大多数均能有效控制感染,但也有难治性病例,如Gorret等[1]报道的难治性病例表现为反复性、顽固性膝关节腔感染达6个月,经过抗居泉沙雷菌治疗后40 d痊愈。韩永全等[8]报道的居泉沙雷菌致颅内手术后的感染,术后治疗时间长42 d。

本例为中-老年妇女,恶性肿瘤病程较长,机体免疫力较常人低下,巨大肿瘤瘤体坏死并皮肤破溃伴面瘫,存在多种易感因素,使得条件致病菌和恶性肿瘤在快速增大过程中相互作用,使肿瘤局部炎性反应加重、流脓、周围皮肤皮温升高、红肿、压痛,但此例与常见革兰阴性菌感染有所不同,患者局部感染严重,但血象改变不典型,体温正常,无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尽管术前感染严重,但经过6 d每天2次的伤口双氧水冲洗换药及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感染明显控制,完成了腮腺癌扩大切除加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术,术后第7天患者顺利出院。患者为Ⅳ期(T4N0M0)腮腺癌,术前已发生左侧面神经完全麻痹(Ⅴ级),神经功能预后差。术中虽然行面神经重建,但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左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仍然存在,神经功能恢复有限。

头颈部位特殊,呼吸道、消化道、颅内等器官交集于头颈部,有多种致病菌定植,同时肿瘤发生部位新生血管多,一旦严重感染易于播散,将影响到手术的实施及术后恢复。所以需要提高常见致病菌与少见条件致病菌的认识,积累临床经验,亦需要重视其感染途径、自然病程及敏感抗生素等,减少患者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本例巨大腮腺癌合并居泉沙雷菌感染有以下特点:(1)患者长达1年多的病程使抵抗力低下;(2)巨大的肿瘤和居泉沙雷菌相互作用,加快肿瘤的生长和感染;(3)虽然局部感染严重,但全身感染症状较轻;(4)局部双氧水冲洗+伤口换药联合敏感抗生素静脉治疗,感染控制的效果明显;(5)根治切除了肿瘤,消除细菌滋生环境,彻底控制居泉沙雷菌感染;(6)运用合适的组织瓣修复面部组织缺损,加快伤口愈合,便于术后放疗,有效治疗癌症。

利益冲突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GorretJ, ChevalierJ, GaschetA, et al. Childhood delayed septic arthritis of the knee caused by serratia fonticola[J]. Knee, 2009, 16(6): 512-514. DOI: 10.1016/j.knee.2009.02.008.
[2]
张正赵素蕊王贺,. 70例沙雷菌感染鉴定及药敏分析[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4: 359-361.
[3]
周文华石红娜.居泉沙雷菌致婴儿重症腹泻1例报告[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6, 17(1): 9. DOI:10.3969/j.issn.1006-8414.2006.01.030.
[4]
韩莹莹钟专康春阳,.脑梗死患者牙根尖周炎后居泉沙雷菌严重感染1例[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 (9): 1588-1589.
[5]
曾大利吴爱芬.居泉沙雷菌致宫腔感染1例[J].海峡药学, 2014, (4): 141.
[6]
祝锐锐张煜朱凤玉.居泉沙雷菌致脓毒症1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4): 449-450. DOI:10.16718/j.1009-7708.2017.04.018.
[7]
李茂清陈宝元李晓燕.泉居沙雷菌感染败血症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21): 5270. DOI:10.3969/j.issn.1009-6647.2008.21.233.
[8]
韩永全刘跃亭李瑞龙,.居泉沙雷菌致颅内感染一例并文献复习[J].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8, 4(1): 55-57. DOI:10.3877/cma.j.issn.2095-9141.2018.01.015.
[9]
AljorayidA, ViauR, CastellinoL, et al. Serratia fonticola, pathogen or bystander? A case seri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IDCases, 2016, 5: 6-8. DOI: 10.1016/j.idcr.2016.05.003.
[10]
张梅.一起居泉沙雷菌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检验[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15): 107-108.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7.15.064.
[11]
来汉江杨莉俊顾保罗,.居泉沙雷菌与褪色沙雷菌分布及耐药性对比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7): 1020-1022.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