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应性鼻炎(AR)作为鼻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一种,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生发展是由多基因及多因素共同参与调控及影响的多阶段过程,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新近研究发现,表观遗传在AR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二者均可影响表观遗传修饰,进而参与AR进程。本文对AR表观遗传调控及AR表观遗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AR是由环境和遗传共同作用导致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其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多因素参与的多阶段演变过程。其主要的机制是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IgE可通过介导多种炎性介质及炎性细胞参与免疫反应及炎性反应,使1型辅助性T细胞(Th1)/2型辅助性T细胞(Th2)失衡,向Th2偏移,呈现出Th2细胞占优势的现象,Th2相关的多种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产量增多与AR发病密切相关。随着对Th2细胞与AR之间关系的研究,人们发现记忆Th2细胞在AR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Kim等发现AR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10表达相关的B细胞(Bregs)和IL-21表达相关的滤泡辅助性T细胞(T follicular helper,Tfh)数量减少;IL-21表达相关的Tfh作为重要的调节分子又参与Bregs的分化成熟和IL-10的产生。随着近年对基因研究的逐渐深入,有研究表明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可通过调节IL、细胞因子及受体的基因编码,进而增高或降低AR的易感性,在变应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Sun等对SNPs和AR的易感性做了meta分析,结果显示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在变应性疾病中占据重要地位,TSLPrs1898671多态性可增加AR的风险。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在过去20余年检测到HLA、MRPL4、BCAP、C11orf30/LRRC32及FERD3L可能参与炎症免疫系统和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形成;SSTR1-MIPOL1、TSLP-SLC25A46、SNPrs3771180及TLR6-TLR1这些多基因位点可能参与AR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