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
酪氨酸激酶Src和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5,14(12) : 1245-1249. DOI: 10.3760/cma.j.issn.1671-8925.2015.12.012
摘要
目的

研究酪氨酸激酶Src和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Wistar大鼠8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脓毒症组(n=80)和对照组(n=8)。脓毒症组大鼠通过腹腔注射革兰阴性菌脂多糖(LPS) 10 mg/kg建立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模型(32只大鼠成功建模),并分别在建模后6 h、12 h、24 h和48 h处死大鼠并取脑组织。对照组大鼠给予腹腔注射10 mg/kg 0.9%生理盐水后即刻处死,取脑组织作为对照组标本。通过Western blotting、实时定量PCR(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Src和SHP-2蛋白及mRNA的变化。比较给予活性Src和SHP-2蛋白与线粒体蛋白反应前后呼吸链复合物酶活性的变化情况。

结果

Western blotting、RT-PCR结果显示脓毒症组大鼠Src在6 h出现明显的下降,持续至48 h;同时间段SHP-2则出现明显的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也显示48 h脓毒症组大鼠Src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而SHP-2表达则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活性Src蛋白反应后,48 h脓毒症组大鼠呼吸链复合物Ⅰ、Ⅱ和Ⅲ酶活性明显升高,与活性SHP-2蛋白反应后呼吸链复合物Ⅰ、Ⅱ和Ⅲ酶活性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模型中,酪氨酸激酶Src和酪氨酸磷酸酶SHP-2可能是通过下调线粒体蛋白磷酸化降低了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酶活性,从而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

引用本文: 吕娟娟, 郑贵浪, 陈志江, 等.  酪氨酸激酶Src和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J]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 (12): 1245-1249. DOI: 10.3760/cma.j.issn.1671-8925.2015.12.01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脓毒症脑病(septic encephalopathy, SE)又称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 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指的是缺乏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或实验室证据,由全身炎症反应引起的弥漫性脑功能障碍[1]。临床上SAE是重症监护室中脓毒症患者出现最早也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在脓毒症患者中的发病率为9%~71%[2]。儿童SAE发病率也一直居高不下,且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为儿科危重症领域难题之一[3,4]。SAE越严重,死亡率就越高,而幸存者常有认知功能下降,出现抑郁、焦虑和创伤后应激综合征的风险也很高[5,6,7]。因此,更好地了解SAE的发病机制,并努力研究相应的治疗方案,对提高SAE患者的脑功能恢复及减少死亡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