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胶质瘤
胶质瘤干细胞与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或巨噬细胞融合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6,15(3) : 217-223. DOI: 10.3760/cma.j.issn.1671-8925.2016.03.001
摘要
目的

观察胶质瘤干细胞与其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或巨噬细胞(Mφ)能否发生融合,并鉴定融合细胞的相关表型。

方法

将红色荧光蛋白(RFP)基因稳定转染的人胶质瘤干细胞株SU4-RFP和源于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Balb/c裸小鼠BMSCs和Mφ共培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SU4-RFP与BMSCs、Mφ间的融合,分别命名为F-BMSCs、F-Mφ,单克隆高增殖力的RFP/EGFP双阳性细胞,用荧光标记的原位杂交技术(FISH)、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SU4-RFP、F-BMSCs、F-Mφ和BMSCs中RFPEGF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SU4-RFP、BMSCs、Mφ和F-BMSCs、F-Mφ分子标记物的表达;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SU4-RFP、BMSCs、F-BMSCs有丝分裂相的染色体形态;克隆形成实验、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F-BMSCs、F-Mφ、SU4-RFP的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

结果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显示融合细胞表达红、绿2种荧光。FISH、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F-BMSCs、F-Mφ共表达RFPEGFP 2种基因和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SU4-RFP细胞仅巢蛋白(Nestin)表达阳性。BMSCs仅CD105和CD44表达强阳性,Mφ细胞仅CD68表达阳性;F-BMSCs共表达Nestin和CD105、CD44,F-Mφ共表达Nestin和CD68。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F-BMSCs的染色体核型中小鼠的端着丝粒染色体占大多数,同时可见少量人的中着丝粒染色体。F-BMSCs、F-Mφ的克隆形成率高于SU4-RF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实验显示F-BMSCs、F-Mφ的生长速度高于SU4-RFP;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F-BMSCs、F-Mφ的穿膜细胞数(429.4±17.9、421.6±14.6)高于SU4-RFP(216.2±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肿瘤干细胞可与宿主BMSCs或Mφ自发融合,且融合后细胞恶性程度更高,提示其可能为肿瘤恶性进展的机制之一。

引用本文: 王海洋, 陈俊杰, 王麒龙, 等.  胶质瘤干细胞与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或巨噬细胞融合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J]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6, 15(3) : 217-223. DOI: 10.3760/cma.j.issn.1671-8925.2016.03.00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肿瘤微环境中肿瘤干细胞与宿主间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1]。肿瘤干细胞与胶质瘤微环境中间质细胞的关系十分复杂,而细胞融合在这个过程是否存在及起何作用目前鲜见报道。与通过等位基因突变积累的癌症发生模式相比,细胞融合可导致基因重排的非线性组合和相关表型的改变,从而致癌或增强其恶性表型,后者较前者更易于发生[2,3]。本研究观察胶质瘤干细胞与其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或巨噬细胞(Mφ)间能否发生融合,并鉴定融合细胞的相关表型,以期为探讨胶质瘤干细胞与微环境中间质细胞的融合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及与肿瘤重构的关系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