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脑梗死急性期24 h血压变异与患者早、中期预后的关系研究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7,16(7) : 682-687. DOI: 10.3760/cma.j.issn.1671-8925.2017.07.006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24 h血压变异和卒中早期及中期功能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连续登记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动态监测入院后24 h血压并计算血压变异参数,采用改良Rankin(mRS)量表对患者出院时(早期)和6个月后(中期)预后进行评价(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临床特征和血压参数,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压变异参数与早期、中期不同预后的关系。

结果

研究共纳入188例患者,早期预后不良67例(35.6%),中期预后不良95例(50.5%)。早期预后不良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和收缩压变异系数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149.6±20.0) mmHg vs. (137.6±20.2) mmHg;(13.4±3.8) mmHg vs. (12.1±3.8)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校正后提示,24 h收缩压的均值和标准差增大是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OR=1.284,95%CI=1.067~1.544,P=0.008;OR=1.098,95%CI=1.016~1.188,P=0.019)。中期预后不良组患者24 h收缩压均值大于预后良好组患者[(146.6±20.6) mmHg vs. (137.1±20.2)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OR=1.198,95%CI=1.005~1.427,P=0.043)。

结论

24 h收缩压变异增大是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脑梗死后中期预后无明显相关。

引用本文: 石铸, 钟淑君, 李淑恩, 等.  脑梗死急性期24 h血压变异与患者早、中期预后的关系研究 [J]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7, 16(7) : 682-687. DOI: 10.3760/cma.j.issn.1671-8925.2017.07.006.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80%的脑梗死患者出现急性期血压水平升高,过高或过低的血压水平都与不良预后有关[1]。如何对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进行管理,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和我国的脑梗死急性期诊治指南均未有明确指导性意见,临床存在较大争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