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
急性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后局部脑损伤进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9,18(6) : 555-562. DOI: 10.3760/cma.j.issn.1671-8925.2019.06.003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创伤性硬膜外血肿(ATEDH)清除术后局部脑损伤(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进展的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及治疗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2月至2018年9月行开颅手术治疗的59例ATEDH患者的临床与CT资料,应用3D Slicer软件测量患者颅内血肿体积,根据患者ATEDH清除术后首次CT检查显示的局部脑损伤进展,将其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TEDH患者术后局部脑损伤进展的危险因素。

结果

首次CT检查显示22例(37.29%)患者术后发生局部脑损伤进展。9例患者脑内血肿扩大,其中2例保守治疗后死亡;11例患者脑挫裂伤进展为血肿,其中3例在ATEDH毗邻部位新发脑内血肿,2例二次开颅清除脑内血肿,二次术后均恢复良好;其余2例脑挫裂伤与脑内血肿同时进展。与非进展组比较,进展组患者术前血糖>9.1 mmol/L、术前凝血功能异常、术中有去骨瓣减压者所占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凝血功能异常是ATEDH患者术后发生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6.498,95%CI:1.076~39.253,P=0.041]。

结论

ATEDH清除术后局部脑损伤进展的发生率较高,术前凝血功能异常对其发生可能具有重要影响。

引用本文: 傅世龙, 袁邦清, 魏梁锋, 等.  急性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后局部脑损伤进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J]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9, 18(6) : 555-562. DOI: 10.3760/cma.j.issn.1671-8925.2019.06.00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急性创伤性硬膜外血肿(acute traumatic epidural hematoma,ATEDH)是神经外科较常见急重症之一,多伴有颅骨骨折,占颅脑外伤的2.7%~4.0%[1]。开颅清除血肿是ATEDH的标准疗法[2]。临床上,大多数合并局部脑损伤的ATEDH患者,术后经保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部分患者在ATEDH清除后局部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可能发生进展,造成脑损伤加重,甚至需要再次开颅手术[3]。ATEDH清除术后继发的局部脑损伤已见文献报道,而术后原局部脑损伤的进展情况尚未获得广泛关注。既往研究分析创伤性脑内血肿进展的危险因素时,常以多田公式计算血肿体积,该方法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4,5]。本研究采用3D Slicer软件测量ATEDH体积,回顾性分析ATEDH清除术后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进展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对其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及治疗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工作者判断和治疗ATEDH清除术后局部脑损伤进展提供参考。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