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头皮脑电信号中的高频振荡在癫痫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9,18(7) : 740-744. DOI: 10.3760/cma.j.issn.1671-8925.2019.07.018
摘要

近20年来,高频振荡被认为与脑组织的痫性活动高度相关。高频振荡通常由颅内电极记录的脑电信号中检测到,近期发现头皮脑电信号也能够检测到高频振荡。头皮脑电图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简便的记录方法,在高频振荡的研究中倍受关注。本文围绕头皮脑电信号中的高频振荡在癫痫诊疗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综述如下。

引用本文: 王玮, 梁树立, 杨小枫. 头皮脑电信号中的高频振荡在癫痫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9,18 (7): 740-744. DOI: 10.3760/cma.j.issn.1671-8925.2019.07.01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癫痫是由不同病因导致脑神经元异常同步放电的慢性脑部疾患。全球约有7000万癫痫患者,超过80%的癫痫患者生活在发展中国家,我国约有900万癫痫患者,患病率为0.9‰~4.8‰[1]。脑电图作为临床诊断癫痫的主要工具,可提供大量有关脑电活动的信息。对常规脑电信号进行80~500 Hz滤波后,出现明显高于基线的4个连续振荡即为高频振荡[2]。近20年来,高频振荡作为一种可以反映脑内致痫组织的潜在检测指标,在术前致痫区定位、评估癫痫发作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检测癫痫易感性及预测癫痫发作等多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绝大多数关于高频振荡的研究基于颅内脑电信号,但颅内脑电信号的采集是一种有创性的检查,故高频振荡在癫痫诊疗中的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头皮脑电信号中亦可检测到高频振荡并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将对高频振荡的研究历史、记录和分析方法进行回顾,并重点围绕其在癫痫诊疗中的应用进展、临床意义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