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
橙皮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研究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9,18(9) : 904-909. DOI: 10.3760/cma.j.issn.1671-8925.2019.09.005
摘要
目的

探讨橙皮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

方法

将96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AH组、溶剂组和干预组,每组24只。后3组采用颈动脉穿刺法制备成大鼠SAH模型,其中干预组于术后30 min内用橙皮素[溶于5%二甲基亚砜(DMSO)中,浓度1 mg/100 μL,剂量40 mg/kg]溶液灌胃,溶剂组则用等体积的5%DMSO溶液灌胃。术后24 h时,采用改良Garcia行为学评分评估各组大鼠的行为学表现,采用干湿重法检测两侧大脑半球脑组织含水量,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采用Fluoro-Jade C染色评估脑组织神经元退化变性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组织中炎性因子白介素(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及磷酸化(p)-NF-κB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溶剂组相比,干预组大鼠的改良Garcia行为学评分明显增高[(10.08±1.73)分vs. (13.83±1.70)分],左、右侧大脑半球脑组织含水量均明显降低[(81.44±1.05)% vs. (79.14±0.82)%;(80.55±1.55)% vs. (78.79±1.02)%],CD68阳性、离子钙结合蛋白1(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降低(30.17±1.04 vs. 10.67±0.75;29.33±1.16 vs. 12.00±0.41),退化变性的神经元数量明显降低(53.21±0.94 vs. 31.33±0.28),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含量明显降低[(429.88±106.32) pg/mL vs. (221.50±48.80) pg/mL;(1015.50±221.80) pg/mL vs. (448.11±93.40) pg/mL;(1021.75±149.17) pg/mL vs. (595.71±190.81) pg/mL],p-NF-κB/NF-κB比值明显降低(1.13±0.07 vs. 0.71±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橙皮素可能通过抑制NF-κB通路减轻大鼠SAH后活化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从而改善早期脑损伤时的神经功能障碍。

引用本文: 旦增赤来, 李西锋, 刘文超, 等.  橙皮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研究 [J]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9, 18(9) : 904-909. DOI: 10.3760/cma.j.issn.1671-8925.2019.09.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内引起的一种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病率占所有脑血管疾病的5%,并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1,2,3]。目前对于SAH后的病理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脑血管痉挛和早期脑损伤这两个方面。早期关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结果表明,减轻SAH后的脑血管痉挛并不能显著降低SAH患者的死亡率及改善神经功能障碍[4]。近年来有学者认为早期脑损伤才是引起SAH后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病理过程[5,6]。有研究报道,神经细胞的坏死和凋亡是SAH后早期脑损伤中2个关键的病理结果,并且炎症反应在早期脑损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推测,通过减轻SAH后的炎症反应可以改善早期脑损伤[7,8]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