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北京市37例输入性登革热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思路分析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24(03) : 156-16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092.2017.03.003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区输入性登革热患者的诊治经过、临床特征,探讨早期诊断方法。

方法

统计北京地坛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01—2016年收治的登革热住院患者37例,分析患者诊治经过、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血常规、登革热抗体等指标,形成登革热规范诊治思路。

结果

输入性登革热37例,以男性25例,女性12例,均无严重基础疾病,合并疟疾3例,均可追溯到明确的流行病学史,均在病前2周内在登革热流行区有停留史。患者到我院就诊时间为病程2~12d,平均5.5 d。半数以上患者出现典型症状体征,所有患者血登革病毒特异性IgM阳性。治疗主要给予保肝、对症支持治疗,预后好。

结论

在登革热非流行区,接诊医师应对本病保持警惕,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全面查体,及早行血登革病毒特异性IgM或登革热抗原(NS1)检测及病毒核酸检测,进行早期诊断,并给予及时治疗。

引用本文: 徐艳利, 宋美华, 王爱彬, 等.  北京市37例输入性登革热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思路分析 [J] . 国际病毒学杂志,2017,24 (03): 156-16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092.2017.03.00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登革热是一种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登革热主要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国家,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省。频繁的国际往来使登革热成为全球性疾病。现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分析诊断和治疗思路,旨在提高登革热的早期识别能力。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