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乙型肝炎异常血清学诊断模式与HBV-DNA载量的相关性研究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24(4) : 239-242. DOI: 10.3760/cma.j.issn.1673-4092.2017.04.005
摘要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异常血清学诊断模式与HBV-DNA的关系。

方法

对94例慢性HBV携带患者,根据血清学结果,把病例分A、B、C、D四组,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定量检测HBV标志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HBV-DNA载量。

结果

A组患者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HBV-DNA阳性率为96.9%(31/32);B组患者HBeAg和HBeAb同时阳性,HBV-DNA阳性率为90.0%(18/2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5,P>0.05)。C组患者HBsAg阴性而HBeAg阳性,HBV-DNA阳性率为64.3%(9/14),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56和23.41,P<0.05)。

结论

在受检患者各种异常模式中,均存在HBV-DNA不同程度的复制。HBeAg阳性和HBV-DNA检测结果呈正相关。

引用本文: 邹红霞, 王金环, 崔海玲, 等.  乙型肝炎异常血清学诊断模式与HBV-DNA载量的相关性研究 [J] .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24(4) : 239-242. DOI: 10.3760/cma.j.issn.1673-4092.2017.04.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全世界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多达3.6亿,中国约占1.2亿[1]。HBV感染的诊断是通过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而获得,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和乙肝核心抗体(HBcAb)。在实验室检测过程中,不仅会遇到乙肝五项常见模式,比如"大三阳"(HBsAg、HBeAg和HBcAb同时阳性)和"小三阳"(HBsAg、HBeAb和HBcAb同时阳性),还经常遇到一些异常模式,包括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HBeAg和HBeAb同时阳性,HBsAg阴性但HBeAg阳性等等。这些异常模式给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带来许多问题。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乙型肝炎异常血清学诊断模式与HBV-DNA载量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