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2013—2015年深圳市福田区人星状病毒感染流行病学及分子特征分析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25(1) : 11-1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092.2018.01.003
摘要
目的

研究深圳市福田区腹泻患者人星状病毒(human astrovirus,HAstV)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分子特征。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深圳市福田区1 625例疑似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方法检测粪便中的HAstV核酸,RT-qPCR阳性样品使用Mon269/Mon270引物对,用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AstV的开放阅读框ORF2区域,将RT-PCR扩增产物纯化、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并分析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

结果

2013—2015年福田区HAstV的检出率为2.03%(33/1 625),其中2013年的检出率为1.84%(12/653),2014年的检出率为1.31%(7/535),2015年的检出率为3.20%(14/437);男性检出率为2.27%(21/925),女性检出率为1.71%(12/700),男女患者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2,P=0.431)。HAstV在各年龄组人群均有检出,但在1岁以下年龄组患者的检出率最低,为1.69%(11/650)。HAstV在1月份的检出率最高(5.59%,8/143),7月份的检出率最低(未检出)。将33份RT-qPCR检测为HAstV阳性的样品用开放阅读框ORF2区进行分型,结果有27份可进一步分型,其中HAstV-1检出15株,是福田区HAstV的主要流行株,此外分别检出7株HAstV-4、4株HAstV-5和1株HAstV-2。

结论

HAstV是导致福田区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HAstV-1是福田区HAstV的主要流行株,同时也存在其他型别的感染。

引用本文: 张海龙, 叶郁辉, 杨洪, 等.  2013—2015年深圳市福田区人星状病毒感染流行病学及分子特征分析 [J] . 国际病毒学杂志,2018,25 (1): 11-1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092.2018.01.00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1975年,Appleton和Higgins用电镜检测胃肠炎患儿粪便标本时发现了在电镜下呈星形的病毒颗粒,将其命名为星状病毒(astrovirus,AstV)[1]。人星状病毒(human astrovirus,HAstV)属于星状病毒科星状病毒属,其基因组长约6.8~7.3 kb,由5’非编码区、3个开放阅读框(ORF1a、OFR1b和ORF2)和3’非编码区组成[2],根据ORF2核苷酸序列,可将HAstV分为8个基因型(HAstV-1~HAstV-8)[3]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