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应用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一起HIV-1 CRF02_AG家庭内传播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9,26(1) : 21-2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092.2019.01.06
摘要
目的

通过调查一起家庭内HIV-1传播事件,阐明家庭成员HIV-1毒株传播关系。

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1例HIV-1抗体筛查有反应孕产妇及其配偶和所育婴儿进行随访和检测。运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IV-1 gag基因和pol基因片段,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其进化传播关系。

结果

孕产妇(EID1107M)在孕期保健期间存在HIV抗体血清阳转现象。其丈夫(EID1107F)随后确诊为HIV-1抗体阳性;其所育婴儿(EID1107I)在出生后8个月HIV-1核酸检测阳性。3个病例均感染HIV-1 CRF02_AG毒株,进化树上聚集成可靠进化簇,拓扑学结构表明"父-母-子"之间的传播关系。

结论

加强婚前检查和孕期保健感染性疾病筛查,对阳性孕产妇病例实施及时有效的母婴阻断,避免传染性疾病的家庭内二代传播,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引用本文: 辛若雷, 刘安, 孙丽君, 等.  应用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一起HIV-1 CRF02_AG家庭内传播 [J] . 国际病毒学杂志,2019,26 (1): 21-2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092.2019.01.06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近几年,北京市艾滋病疫情总体趋缓,性接触传播为最主要传播途径,其中,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约占50%~70%。外省市流动人群所构成比例居高不下(约占75%),成为北京市HIV/AIDS疫情较快上升的最主要原因[1]。在全国的新报告病例中,每年约有0.1%~0.4%的病例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1,2]。本研究基于日常艾滋病监测过程中发现的一例孕产妇筛查试验呈阳性反应,并对其配偶和所育婴儿进行随访,利用分子流行病学方法重建家庭内HIV-1传播途径。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