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危重症儿童体外膜肺氧合置管体会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9,26(9) : 662-66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912.2019.09.005
摘要
目的

总结儿童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置管的方法技术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因小儿危重症接受ECMO治疗的患儿资料,包括患儿年龄、体重、诊断疾病、ECMO模式、置管方法、ECMO运行时间、并发症及预后等。

结果

共15例患儿接受ECMO治疗,其中男5例,女10例,中位年龄(范围)4.9(1.0~11.0)岁,中位体重21.5(范围)(8.5~49.0)kg。暴发性心肌炎5例,重症肺炎7例,感染性休克3例,静脉-动脉转流(VA模式)8例,静脉-静脉转流(VV模式)7例。15例患儿均采取经皮置管,有2例患儿经皮穿刺置管困难,采取切开插管技术获得成功,无因置管困难而未采取ECMO的病例。置管位置恰当,15例均未再调整管的深度并且流量满意。ECMO运行时间96.8(1.0~366.0)h。成功撤机8例,撤机成功率53%,转院1例,出院存活8例,存活率60%。置管相关并发症:置管位置切口渗血2例,1例经局部压迫止血,1例局部缝合后止血。股动脉血栓1例,经皮左下肢股动脉造影及腔内成形术好转。颈动脉血栓1例,肝素抗栓治疗动态复查中。左下肢神经损伤1例,经口服B族维生素及低频电刺激治疗后好转。

结论

ECMO置管是ECMO运行的基础,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置管方法。经皮置管建立小儿ECMO相对安全简单,是首选的置管方法,如穿刺失败或需实施心外按压时应迅速采取外科方式—半开放置管或切开置管。掌握熟练的切开置管技术可确保儿童ECMO的临床应用。

引用本文: 李天宇, 王大佳, 许巍, 等.  危重症儿童体外膜肺氧合置管体会 [J] .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9,26 (9): 662-66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912.2019.09.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以体外循环系统为基本设备,采用体外循环技术进行操作和管理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是将静脉血从体内引流到体外,经膜式氧合器氧合后再用血泵将血液灌入到体内,可进行长时间心肺支持。临床上主要用于呼吸功能不全和(或)心脏功能不全的支持。1956年第一个膜式氧合器诞生并应用于临床,1976年首次成功应用于新生儿呼吸衰竭,1989年成立了国际体外生命支持组织(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organization),进一步推动ECMO技术发展[1]。最新统计显示,ECMO在新生儿及儿童患者的应用已达63 674例,其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平均存活率由早期的10% 提高到目前的57%~84%[2]。国内开展儿童ECMO的单位以及ECMO设备近年显著增加[3]。无论是VA-ECMO还是VV-ECMO,安全有效的置管是启动体外生命支持(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的一个重要基本步骤。儿童的体重和年龄差异较大,尤其是<25 kg者,使有效血管入路的建立和充足引流的难度和风险增加。

本研究收集我院近2年来15例儿童ECMO的临床资料,归纳置管方法及相关并发症等情况,总结经验体会。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本中心因小儿危重症接受ECMO治疗的1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年龄、体重、诊断疾病、ECMO模式、置管方法、ECMO运行时间、并发症及预后等。所有患儿ECMO应用和撤机均经ECMO专家小组评估,家属知情同意后实施。ECMO技术已通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2018PS097J)。

1.2 置管技术
1.2.1 术前评估

本组患儿首选经皮穿刺置管,当插管困难时选择切开置管。床旁血管超声可有效确定血管位置和测量血管直径,插管一般不超过血管直径的2/3,尤其是下肢血管,需保证下肢远端血液循环。同时注意是否存在解剖学异常,注意是否存在异常分支,注意重要解剖结构,防止副损伤。插管深度即导管尖端位置对于ECMO的良好引流和灌注非常重要,颈静脉最佳位置在右心房入口处,置管前可根据体表标志进行测量,如胸骨角至胸骨下角之间相当于右心房上下径,结合颈内穿刺点可标记置管深度。颈动脉置管最佳位置位于头臂干开口附近,深度勿超过胸骨角水平。置管后在固定导管前需经床旁血管超声确定位置后再固定导管[4]。本组均置管位置良好,并达到足够引流量。

1.2.2 术前准备

根据患儿体重及ECMO模式选择合适插管,并根据床旁血管超声确定血管位置、测量血管直径,并关注有无解剖学异常。置管过程必须在完全消毒无菌技术环境下完成。选择好穿刺点,常规消毒后,铺无菌巾,完全遮盖整个床位,以便插管和管道摆放。

1.2.3 经皮穿刺置管

肝素盐水冲洗穿刺针、导丝、扩器及静脉留置管,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持穿刺针在穿刺点沿30°角缓慢进针,有回血后再进针约0.3 cm,固定穿刺针,将导丝从穿刺针末端缓慢进入,3次扩开组织后取ECMO导管在导丝引导下缓慢进入,拔出导丝,再次从导管抽血回流较好,肝素封管,透明贴膜固定[5]。手术创伤过大及插管时间过长等是感染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感染是导致依赖ECMO支持患者死亡的重要并发症,严重影响存活率,因此保持ECMO操作环境清洁,严格无菌操作十分重要[6]

1.2.4 婴幼儿颈动静脉插管

颈部取右锁骨上一横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打开颈动脉鞘,将颈内动脉内侧穿向外侧可显露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外动脉起始处位于颈内动脉内侧,应注意二者区别,颈外动脉发出分支较多,而颈内动脉在起始段无分支发出。分别在颈内动静脉表面用6-0缝线预置,插入相应口径插管,固定,防止出血[7]

1.2.5 儿童股动静脉插管

股血管取缝匝肌内缘略向外弧形切口,于缝匝肌内侧切开深筋膜,显露股动脉鞘,游离出股动脉上段及其后内侧的股深动脉,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后内侧。预置血管阻断带和6-0缝线,阻断股深动脉防止出血,插入导管并固定。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来自病志原始记录录入Excel制表,年龄、体重和ECMO运行时间符合偏态分布的计量数据以中位数(范围)表示。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组共15例患儿接受ECMO治疗,其中男5例,女10例,中位年龄4.9(1.0~11.0)岁,中位体重21.5(8.5~49.0)kg。暴发性心肌炎5例,重症肺炎7例,感染性休克3例,静脉-动脉转流(VA模式)8例,静脉-静脉转流(VV模式)7例。15例患儿均采取经皮穿刺置管,有2例患儿经皮穿刺置管困难,改为切开插管后获得成功,无因置管困难而未采取ECMO的病例。置管位置恰当,15例均未再调整管的深度并且流量满意。ECMO运行时间96.8(1.0~366.0)h。成功撤机8例,撤机成功率53%,转院1例,出院存活8例,存活率60%。15例患儿具体的ECMO模式、插管型号及产地信息见表1

点击查看表格
表1

15例患儿采用的具体插管型号和导管产地与厂家

表1

15例患儿采用的具体插管型号和导管产地与厂家

例号ECMO模式管型号产地厂家
1VV17A,19V德国迈柯唯
2VV17A,19V德国迈柯唯
3VA10A,12V美国美敦力
4VA15A,17A德国迈柯唯
5VA17A,19V德国迈柯唯
6VV15A,17A德国迈柯唯
7VV8A,10V美国美敦力
8VA17A,19V德国迈柯唯
9VV10V,12V美国美敦力
10VV17A,19V德国迈柯唯
11VV10A,12V美国美敦力
12VA15A,19V德国迈柯唯
13VA15A,19V德国迈柯唯
14VA15A,19V德国迈柯唯
15VA15A,19V德国迈柯唯
2.2 外科手术切开置管

切开置管的2例患儿术前均经皮置管未成功后选择外科切开置管。其中1例为1岁7个月,重症肺炎,VV模式ECMO,患儿经右侧颈内静脉置管后,经床旁血管超声引导下,左颈内静脉、右股静脉经皮置管均未成功,经小组讨论后决定于PICU外科切开左股静脉置管。术中证实患儿左股静脉过细,置入较原计划导管小一号导管成功。另1例为开展ECMO初期病例,7岁暴发性心肌炎患儿,采取VA模式,左颈内动脉置管成功后,于左股动脉经皮穿刺置入动脉导管,患儿导丝置入成功,4次扩张组织后,取ECMO股动脉导管在导丝引导下缓慢置入深度约5 cm,继续送入导管困难,重新进行扩皮处理,2次扩开组织顺利,第3次及第4次在扩皮器进入组织约8 cm后继续送入困难,左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肢端凉,紧急于手术室行左股动脉损伤修补术,右股动脉开放置管。术中证实左股动脉断裂,给予血管吻合。

2.3 置管相关并发症
2.3.1 置管并发症情况

置管位置切口渗血2例,1例经局部压迫止血,1例局部缝合后止血。股动脉血栓1例,经皮左下肢股动脉造影及腔内成形术好转。颈动脉血栓1例,肝素抗栓治疗动态复查中。左下肢神经损伤1例,经口服B族维生素及低频电刺激治疗后好转。

2.3.2 左股动脉血栓

8岁暴发型心肌炎患儿,采用右股静脉和左股动脉经皮置管方法。ECMO撤机后第3天出现左下肢肿胀,左足背动脉触诊不佳,完善彩超提示左髂股动脉病变,注意血栓栓塞,左下肢动脉频谱形态异常伴血流速度明显减低,左腘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未测及,下肢血管增强CT可见左侧髂外动脉、股浅动脉多发软组织密度充盈缺损,局部狭窄、闭塞,周围可见渗出影。左侧胫后动脉可见长段闭塞,左侧腓动脉、足背动脉及胫前动脉远端纤细。给予患儿应用速碧林及尿激酶治疗,经介入科行经皮左下肢动脉造影及腔内成形术,术后12 d复查彩超未见明显斑块回声,血流充盈良好。

2.3.3 右颈内动脉血栓

3岁暴发型心肌炎患儿,行VA模式ECMO治疗,停ECMO后第4天复查彩超,可见右颈部包块,右颈总动脉与锁骨下动脉间可见8.7 mm×16.6 mm包块,周边低弱回声,中心呈液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检出血流信号,建议进一步除外假性动脉瘤伴局部血栓形成。给予局部间断按压,促进血肿吸收,动态复查彩超中,目前已随访3个月局部恢复良好。

2.3.4 左下肢神经损伤

与左股动脉血栓为同一患儿,介入左股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左下肢肿胀逐渐减轻,但左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仍差,撤机后第20天完善肌电图提示左胫前肌、左腓肠肌静止时可见自发电位(纤颤、正锐波、束颤)轻收缩及重收缩时无运动单位电位,左腓浅神经、左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感觉电位波幅未引出,左腓总神经、左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未引出,经口服B族维生素、低频电刺激治疗后好转,目前随访9个月,仍在康复治疗中。

3 讨论

ECMO作为高级生命支持方法,可为衰竭的心肺提供长期替代治疗,为受损的心肺功能提供可恢复的机会,或为器官移植争取宝贵的时间。ECMO的建立最关键的一步是正确置管。无论是VV还是VA模式,有效血管通路的建立和充足引流的维持是任何ECMO所必需的[8]

3.1 儿童ECMO置管的技术要点

根据儿童特点、患儿体重和ECMO类型选择插管,插管部位的选择是需主要考虑的问题。本组患儿VV模式首选颈内静脉-股静脉,VA模式首选颈内动脉-股静脉。随着插管本身的改进和技术提升,经过专门训练的PICU医生均可通过经皮穿刺插管的方法建立ECMO并维持良好的引流和灌注。但是如插管失败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通常需要外科医生作为后备,以便穿刺困难或失败后采用外科切开的方法置管。置管血管多有穿刺史,通常组织粘连,注意保护血管,防止副损伤[9]

3.2 儿童ECMO置管的并发症防治

需ECMO救治的患者通常凝血功能异常,加之全身肝素化,血小板减少,置管部位出血是常见并发症[10]。本组患儿切口渗血2例(13%),1例采取了局部压迫止血,另1例压迫止血仍有渗血,给予局麻下8字缝合止血。及时发现置管处渗血,及时干预,均得到了解决。本组患儿置管处出血发生率较文献报道低。考虑为经皮穿刺插管相对于切开置管导管与血管接合比较严密,血管与周围组织破坏较少,所以置管处渗血相对低于文献报道的6/25例(24%)[4]

本组患儿中左下肢神经损伤及左股动脉血栓为同一患儿,本例患儿在ECPR中进行置管,虽置管成功,但存在相对较严重的置管并发症,考虑ECPR置管相对紧急,同时术野不稳定,相对比较颠簸,患儿通常已给过升压药物,收缩血管,股动脉收缩、痉挛,副损伤风险较大,建议在实施心外按压时迅速采取外科方式,半开放置管或切开置管[10,11]

开展ECMO技术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专门的团队合作,多学科合作对于ECMO治疗过程中防范和减少并发症,提高ECMO治疗成功率至关重要[12,13]。通过本组患儿置管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处理,笔者体会到小儿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儿外科、血管外科、手足外科的开放置管,损伤血管修复等,介入科行血管造影及腔内成形术治疗置管动脉血栓,小儿神经科和康复科的神经损伤治疗,充分体现了小儿多学科协作有助于提高儿童ECMO救治效果。综上所述,ECMO置管是ECMO运行的基础,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置管方法。经皮置管建立小儿ECMO相对安全简单,是首选的置管方法,如穿刺失败或需实施心外按压时应迅速采取外科方式,半开放置管或切开置管。掌握熟练的切开置管技术可确保儿童ECMO的临床应用。小儿多学科协作有助于提高儿童ECMO救治效果。

利益冲突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龙村侯晓彤赵举ECMO:体外膜肺氧合[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62-173.
[2]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Organization (ELSO) (2009) International Summary[EB/OL]. [2019-08-10]. https://www.elso.org/Registry/Statistics/InternationalSummary.aspx.
[3]
闫钢风蔡小狄周成斌中国大陆地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体外膜肺氧合应用现状的多中心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1856(12): 929-932.DOI: 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8.12.008.
[4]
闫宪刚陆铸今郑继翠右侧颈部置管建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危重症患儿[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7): 515-518.DOI: 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6.07.008.
[5]
HiggsZC, MacafeeDA, BraithwaiteBD, et al.The Seldinger technique: 50 years on[J]. Lancet, 2005, 366(9494): 1407-1409.DOI: 10.1016/S0140-6736(05)66878-X.
[6]
AustinDE, KerrSJ, Al-SoufiS, et al.Nosocomial infections acquired by patients treated with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J]. Crit Care Resusc, 2017, 19(Suppl 1): 68-75.
[7]
MoscatelliA, FebboF, BurattiS, et al.Intensivists Performed Percutaneous Bicaval Double-Lumen Echo-Guided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Cannulation at Bedside in Newborns and Children: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J]. Pediatr Crit Care Med, 2019, 20(6): 551-559.DOI: 10.1097/PCC.0000000000001918.
[8]
SpitzL, CoranA. Operative pediatric surgery[M].7th Edition.Boca Raton: CRC Press, 2013: 195-201.
[9]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Organization (ELSO) (2009) General guidelines for all ECLS cases[EB/OL]. [2017-08-09]. http://www.elso.org/Portals.
[10]
JohnsonK, JarboeMD, MychaliskaGB, et al.Is there a best approach for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cannulation: a review of the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organization[J]. J Pediatr Surg, 2018, 53(7): 1301-1304.DOI: 10.1016/j.jpedsurg.2018.01.015.
[11]
TonnaJE, JohnsonNJ, GreenwoodJ, et al.Practice characteristics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art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D ECMO)[J]. Resuscitation, 2016, 107(10): 38-46.DOI: 10.1016/j.resuscitation.2016.07.237.
[12]
宫艺其艾雪峰王伟中国儿童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应用现状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201898(26): 2110-2114.DOI: 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8.26.010.
[13]
BaillyDK, ReederRW, WinderM, et al.Development of the Pediatric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Prediction Model for Risk-Adjusting Mortality[J]. Pediatr Crit Care Med, 2019, 20(5): 426-434.DOI: 10.1097/PCC.0000000000001882.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