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间盘形态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7,40(1) : 53-5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904.2017.01.015
摘要
目的

观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间盘形态,探讨其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MRI、X线及CT等临床资料,观察椎间盘损伤程度,并研究其与椎体骨折程度、终板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测量不同椎间盘损伤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及后凸Cobb角。

结果

患者椎间盘损伤程度与终板损伤程度呈正相关(P<0.01);患者椎间盘损伤程度与伤椎骨折程度呈正相关(P<0.01)。Ⅰ~Ⅳ型椎间盘损伤患者随着椎间盘损伤程度的加重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逐渐变小[(0.68 ± 0.05)、(0.61 ± 0.03)、(0.58 ± 0.03)、(0.42 ± 0.05)mm,(0.31 ± 0.06)、(0.29 ± 0.03)、(0.24 ± 0.06)、(0.22 ± 0.0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椎间盘损伤程度患者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椎间盘形态学观察较为重要,其损伤程度与椎体骨折程度、终板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引用本文: 肖运祥, 陈海丹, 刘杨.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间盘形态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J] .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7, 40(1) : 53-5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904.2017.01.01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常由外伤、老年性骨质疏松、结核及肿瘤转移引起[1],由于胸腰椎范围较为广泛,患者骨折部位及损伤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临床表现症状也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胸腰椎无法用力、承重时疼痛明显、胸腰椎活动受限等[2],其中椎间盘损伤是影响脊柱稳定性的主要原因[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75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旨在探讨患者椎间盘形态学的差异与终板损伤、椎体骨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临床椎间盘形态学观察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