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两种初次翻修术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营养不良型或萎缩型骨不连对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8,41(9) : 803-80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904.2018.09.010
摘要
目的

通过前瞻性的研究比较初次更换髓内钉术(ERN)联合自体骨植骨术(ABG)和初次附加加压钢板术(ACP)联合ABG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营养不良型或萎缩型骨不连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

方法

对2010年8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ERN组(A组,32例)和ACP组(B组,30例),其中A组中峡部段骨不连18例(56.2%),非峡部段骨不连14例(43.8%);B组中峡部段骨不连16例(53.3%),非峡部段骨不连14例(46.7%)。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包括SF-12量表中的生理总评分(PCS)和心理总评分(MCS)、简明疼痛程度量表中的严重程度(BPI-S)和疼痛干扰(BPI-I)项目评分。

结果

54例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防,时间13~37个月,平均18.3个月,且顺利完成骨愈合,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5.8个月。两组峡部段骨不连患者术后的SF-12 PCS评分和SF-12 MC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t=3.148、2.456和2.559,P<0.05),但A组中非峡部段骨不连患者的SF-12 PCS评分和SF-12 MCS评分,在术前、后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B组较A组,在SF-12 PCS、SF-12 MCS评分方面明显改善[(45.2 ± 5.8)分比(33.6 ± 4.7)分、(48.8 ± 6.5)分比(39.4 ± 5.6)分],P<0.05;在BPI-S和BPI-I评分方面疼痛明显缓解[(4.6 ± 2.1)分比(6.2 ± 2.5)分、(5.2 ± 1.9)分比(6.8 ± 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峡部段骨不连患者在SF-12 PCS、SF-12 MCS、BPI-S和BPI-I评分方面,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

结论

与ERN联合ABG术比较,采用ACP联合ABG术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营养不良型或萎缩型骨不连,可明显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尤其对于非峡部段骨不连患者,ACP联合ABG术对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优势更大。

引用本文: 茹江英, 胡方勇, 陈礼鑫, 等.  两种初次翻修术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营养不良型或萎缩型骨不连对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 [J] .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8, 41(9) : 803-80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904.2018.09.010.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随着髓内钉的推广应用和适应证的扩大,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出现骨不连的报道屡见不鲜[1],Pihlajamäki等[2]报道其不愈合率在6.3%~12.5%。对于它的临床治疗仍面临严峻挑战。一旦处理不当,术后发生骨再不连的概率将大大增加,患者病程延长并造成了社会的巨大经济支出,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生命质量。目前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更换髓内钉(exchange reamed nailing,ERN)和保留髓内钉附加加压钢板(augmentation compression plating,ACP)联合自体骨植骨(autogenous bone grafting,ABG)技术。虽然大量研究表明显示两种技术术后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关于手术指征的选择仍存在较大争议,而且尚缺乏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比较ERN和ACP + ABG的疗效[3,4,5,6]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