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人工角膜支架及其生物相容性的研究进展
国际眼科纵览, 2016,40(4) : 217-221.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6.04.001
摘要

除了传统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和角膜内皮植入术外,人工角膜植入术是一种严重性角膜疾病终末期光学增视性选择性治疗方法。人工角膜最常见的结构是柱镜-裙带型,即由中央透明光学柱镜和周围裙边支架两部分组成。支架材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人工角膜植入成功的关键。随着高分子材料科学的发展,支架材料的种类愈加丰富,对生物相容性的要求也愈加提高。目前常见的人工角膜主要以无机、有机或/和生物材料作为支架,不同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相容性和优劣性有所差异,了解这些特性有助于提高人工角膜植入的成功率。(国际眼科纵览,2016, 40: 217-221)

引用本文: 马瑞杰, 李妍, 胡竹林. 人工角膜支架及其生物相容性的研究进展 [J] . 国际眼科纵览,2016,40 (4): 217-221.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6.04.00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角膜疾病是致盲的第二大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因角膜疾病致盲者约有490万[1]。绝大多数无血管长入的角膜疾病可通过角膜移植手术脱盲,但角膜资源匮乏,且对于特定的角膜疾病,如严重的化学烧伤、热烧伤、天疱疮、Stevens-Johnson综合征等,常规角膜移植术后严重的移植排斥反应会造成植片溃疡、穿孔。因此,人工角膜植入成为治疗上述角膜疾病的重要方法。人工角膜(keratoprosthesis,Kpros)是用异质成形材料制成的一种特殊屈光装置,其结构主要有柱镜-裙带结构、领扣型结构、新型一体式结构,以及汉城型双重固定结构等,其中,以柱镜-裙带结构最常见,即由中央透明光学镜柱和周围裙边支架两部分组成。支架材料要求具有一定的弹性、韧性、可塑性,降解率低,并能与光学中心结合/耦合紧密,同时具有多孔结构,以利于周围组织长入[2,3]。支架材料良好的相容性是植入成功的关键。本文主要对人工角膜支架的材料分类及其生物相容性进行综述。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