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述 •
内源性眼内炎新进展
国际眼科纵览, 2018,42(5)
: 329-337.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8.05.008
摘要
内源性眼内炎是细菌或真菌通过远距离播散造成玻璃体炎为特征的眼内感染,视力预后差且具有一定死亡率。多重致病因素导致免疫水平低下者与正常的人群均有患病可能。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改变,传统微生物培养与分子诊断技术结合的快速诊断方式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内源性眼内炎的治疗关键是明确原发病灶的同期进行系统与眼科专科治疗的衔接。需要以整合医学角度看待内源性眼内炎诊治,多科室联合挽救患者视力。(国际眼科纵览,2018, 42: 329-337)

引用本文:
范媛媛,
魏文斌.
内源性眼内炎新进展
[J]
. 国际眼科纵览, 2018, 42(5)
: 329-337.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8.05.008.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5 关键词 4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1706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眼内炎是严重的眼部感染性疾病,可以造成眼组织的毁灭性损害。病原微生物由远距离病灶播散穿过血-眼屏障进入眼组织为内源性眼内炎(endogenous endophthalmitis,EE);通过眼部开放伤口进入眼内,如外伤,内眼手术等致病称为外源眼内炎(exogenous endophthalmitis)。虽然内源性眼内炎发病率低仅占全部眼内炎病例的5%~15%。由于缺乏眼部特征性体征、诊治原发病而忽视眼科诊断等因素,其初始误诊率高达63%,且预后极差。国际范围暂无内源性眼内炎的诊治共识,因此我们对近年来国内外内源性眼内炎的诊治进展进行整理及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