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与髋臼骨折
自体髂骨结构性植骨结合微型螺钉治疗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6,18(2) : 126-132. DOI: 10.3760/cma.j.issn.1671-7600.2016.02.007
摘要
目的

探讨髂骨结构性植骨结合微型螺钉治疗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的近中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29例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21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4.2岁(22~5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7.8 d(1~25 d)。手术均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术中应用微型螺钉解剖复位固定骨折块,清除血供已破坏的碎裂小骨块,应用髂骨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后壁,再予以重建钢板压于植骨块表面固定。术后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atta复位标准评定,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 d'Aubingné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

结果

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复位标准评定:优10例,良16例,差3例,优良率为89.7%。29例患者术后获平均31.5个月(12~48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优16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6.2%。2例患者术后18个月磁共振成像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征象;3例患者术后2年出现创伤性关节炎;5例患者术后发生轻度异位骨化,均无明显症状;2例术前伴有坐骨神经损伤的患者于术后4个月完全恢复。

结论

对于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自体髂骨结构性植骨结合微型螺钉固定可以重建后壁的稳定性和完整性,避免后壁骨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引用本文: 崔昊旻, 孙力盟, 周东生, 等.  自体髂骨结构性植骨结合微型螺钉治疗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 [J]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6, 18(2) : 126-132. DOI: 10.3760/cma.j.issn.1671-7600.2016.02.00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后壁骨折是髋臼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1],根据Letournel和Judet[2]的大宗病例报道,47%的髋臼骨折涉及后壁,其多由高能量创伤所致,常合并髋关节后脱位,导致后壁呈复杂、粉碎骨折[1,3]。目前不同文献针对此型骨折的固定方式有所不同,术后临床疗效报道也存在较大差异,影响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是术中粉碎骨块的固定困难及愈合期间骨折块的复位维持困难[4],粉碎骨折块因固定不牢而产生微动会导致其坏死或吸收,进而造成后壁骨缺损、股骨头与内固定物直接接触及股骨头再脱位等严重并发症,最终导致手术失败。Letournel和Judet [2]报告后壁坏死吸收的发生率为0.5%~1.0%。Magu等[5]在对25例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随访发现,3例(12%)患者术后平均1年发生后壁坏死、吸收。后壁骨折看似简单的影像学表现掩盖了其手术治疗的复杂性,尤其是当后壁呈复杂、粉碎性骨折时,传统方法在术中难以取得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