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骨科技术
个性化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导向器的研制及早期疗效观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7,19(04) : 304-310. DOI: 10.3760/cma.j.issn.1671-7600.2017.04.006
摘要
目的

基于三维打印技术,研制个性化C1/2椎弓根螺钉置入导向器,并应用于临床寰枢椎骨折的治疗并观察其早期疗效。

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共收治17例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将患者的颈椎CT数据导入数字骨科工作站,三维重建、数据建模,3D打印制作个性化寰枢椎导向模板;术中在导向模板辅助下置入C1、C2椎弓根螺钉,行骨折复位短节段融合固定;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

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未发生椎弓根螺钉损伤脊髓及椎动脉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为136~222 min,平均168.0 min;术中出血量为260~556 mL,平均356.0 mL。17例患者术后获6~36个月(平均13.5个月)随访;患者在术后4~6个月(平均4.8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患者临床疗效按国际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ASIA92)感觉评分由术前的(7.4±3.2)分提高至(13.1±5.9)分;运动评分由术前的(5.3±3.1)分提高至(11.7±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断裂、退出等并发症。

结论

3D制定个性化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导向器,可使复杂、高风险的寰枢椎螺钉置入手术变得准确、安全、操作简便,大幅度提高手术精确性并降低手术风险。

引用本文: 吴星火, 刘融, 唐超, 等.  个性化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导向器的研制及早期疗效观察 [J]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7,19 (04): 304-310. DOI: 10.3760/cma.j.issn.1671-7600.2017.04.006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寰枢椎骨折脱位由于其解剖学特点,损伤后上颈椎极度不稳定导致患者处于高危状态,极易牵张压迫延髓或颈髓而危及生命;该类损伤如处理不当可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自1994年Goel和Laheri[1]首次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以来,该技术已成为治疗此类疾病最佳的复位、固定方法[2,3,4]。但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损伤脊髓、椎动脉及神经根,引起灾难性并发症;此外,由于个体发育存在差异,进一步增加了该部位手术的风险,该部位手术一直被视为手术高危区域,手术难度极大、风险极高,国内目前只有少数大型医院能够开展该区域的手术且手术失败病例并不罕见。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