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移动C型臂CT在A3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7,19(9) : 810-813. DOI: 10.3760/cma.j.issn.1671-7600.2017.09.014
摘要
目的

讨论移动C型臂CT在A3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中的初步应用及其意义。

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1例单节段AO分型A3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5例,女6例;年龄17~68岁,平均43.6岁;脊髓损伤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12例,D级4例,E级2例。术前进行CT检查,术中使用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对所有患者行骨折撑开复位,再行移动C型臂CT检查骨块复位情况,确定下一步是否实施椎板切开椎管减压、骨折块复位处理。术后再次进行CT检查,并跟踪监控骨折复位和椎管管径复原状况。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0~18个月(平均15.5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第3天和末次随访时的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率、椎管占位率、椎体平移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以上指标术后第3天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ASIA脊髓功能恢复良好:B级1例改善为C级,C级4例改善为D级,5例改善为E级,D级3例改善为E级。

结论

术中移动C型臂CT扫描在A3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术中对是否进一步行切开椎板减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提高了A3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手术计划的确定和修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引用本文: 黄海峰, 田晓滨, 谢泉, 等.  移动C型臂CT在A3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J]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7, 19(9) : 810-813. DOI: 10.3760/cma.j.issn.1671-7600.2017.09.01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胸腰椎爆裂骨折后,碎裂的骨块会移动到椎管的位置,从而对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产生物理性的压力。这种疾病可能会让患者失去部分感觉或运动功能,脊柱可能也会因此失去稳定性。临床上确诊这种疾病最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是CT扫描[1]。AO分型A3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特点是骨折块向四周爆裂,可能对硬膜囊、神经根造成压迫产生神经症状[23]。且有研究[4]表明A3型骨折存在脊柱后凸风险。手术治疗是解决压迫和稳定脊柱的有效办法,可以进行前路和后路手术。有些患者接受了后路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并没有行椎板切开减压。在过去的20年间,椎弓根钉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后路手术[56]变得更加成熟,达到了骨折复位、椎管容积恢复的目的。然而有学者[7]发现,少数患者的术后CT扫描显示椎管位置上依旧存在残留的明显骨块,椎管管径并未因手术治疗重新达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导致医患双方关系变得更加紧张,患者因此要接受更进一步的治疗。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目前医学界缺少对椎体后壁复位进行有效评价的技术,现有的研究成果并未提供能够准确评估椎管恢复情况的方法。基于此,我们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21例单节段AO分型A3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术中应用移动C型臂CT进行扫描,了解椎管管径恢复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