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论著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7,19(11) : 955-959. DOI: 10.3760/cma.j.issn.1671-7600.2017.11.006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120例80岁及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45例,女75例;平均年龄为85.2岁(80~97岁);骨折Garden分型:Ⅲ型72例,Ⅳ型4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5.1 d。根据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假体周围骨折将患者分为骨折组和无骨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影响假体周围骨折的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20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6.1个月(13~48个月)随访。共11例患者发生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为9.2%(11/120)。与无骨折组比较,骨折组患者的年龄更大,既往骨折发生率更高,生物型假体类型更多,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更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患者的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268,95%CI(1.059,1.517),P=0.010]、生物型假体[OR=0.072,95%CI(0.008,0.625),P=0.017]是假体周围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风险较高。高龄和置换类型中生物型假体是影响假体周围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引用本文: 朱前拯, 部志军, 于彩霞, 等.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J]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7,19 (11): 955-959. DOI: 10.3760/cma.j.issn.1671-7600.2017.11.006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一种新形式的老龄化也逐渐显现,即人口高龄化。高龄化是指年龄在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全体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者)的比例趋于上升的过程[1]。随之相伴的是高龄患者就医人数的增多,其中股骨颈骨折是影响高龄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