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有症状颅内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卒中复发风险和预测因素:长期随访结果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7,25(10) : 877-88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65.2017.10.002
摘要
目的

探讨有症状颅内颈内动脉(intracrani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ICA)狭窄患者的卒中复发风险及其预测因素。

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因IICA粥样硬化性狭窄所致首次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患者,规律随访入组患者以评估卒中复发情况。

结果

共纳入70例患者,男性49例,年龄41~87岁,平均(68.2±12.3)岁,平均随访时间为(34±17)个月(中位数:33个月)。27例(38.6%)在随访期间出现复发事件,其中TIA 5例,缺血性卒中22例;92.6%的复发事件出现在原有症状IICA狭窄供血区。卒中复发患者的内分水岭梗死较无卒中复发患者更常见(74.1%对44.2%;P=0.02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有症状IICA狭窄患者1年、3年和5年的卒中复发风险分别为26.8%、42.5%和46.9%。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和传统血管危险因素后,有症状IICA狭窄患者卒中复发的预测因素包括糖尿病[风险比(hazard risk, HR)3.6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43~9.46;P=0.007]、合并无症状颅内动脉闭塞性病变(HR 2.95,95% CI 1.16~7.50;P=0.023)和内分水岭梗死(HR 4.50,95% CI 1.43~14.17;P=0.010)。

结论

有症状IICA狭窄患者在当前药物治疗情况下的长期卒中复发风险仍然较高,糖尿病、合并无症状颅内动脉闭塞性病变和内分水岭梗死与卒中复发关系密切。

引用本文: 朱双根, 陈红兵, 唐舒锦, 等.  有症状颅内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卒中复发风险和预测因素:长期随访结果 [J] .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7, 25(10) : 877-88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65.2017.10.00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性病变是亚洲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主要病因[1]。除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和椎基底动脉外,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也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之一[2,3]。尽管颅内ICA(intracranial ICA, IICA)粥样硬化在卒中患者中很常见[4,5],但其作为卒中病因的情况在以往研究中并未受到重视。来自西方国家的研究显示,IICA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的少见原因(1.1%~1.7%)[6,7],但有症状IICA粥样硬化在东亚卒中患者中并不少见[8]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