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血脂水平与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增大的相关性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8,26(8) : 594-59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65.2018.08.007
摘要
目的

探讨基线血脂水平与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增大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10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6 h内完成首次头颅CT扫描,在发病后48 h时完成CT复查,2次CT比较血肿体积增加>33%定义为血肿增大。对血肿增大组和非血肿增大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血肿增大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47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男性283例(60.2%),女性187例(39.8%),年龄47~81岁,79例(16.8%)出现血肿增大。血肿增大组心房颤动和发病前使用华法林的患者构成比以及年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基线血肿体积、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均显著高于非血肿增大组(P均<0.05),而发病至首次CT时间、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低于非血肿增大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总胆固醇<3.20 mmol/L[优势比(odds ratio, OR)1.3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8~1.83;P=0.004]、基线血肿体积≥30 ml(OR 1.76,95% CI 1.30~2.15;P<0.001)以及发病前使用抗凝药(OR 2.37,95% CI 1.81~3.02;P<0.001)与血肿增大存在显著独立相关性。

结论

基线总胆固醇<3.20 mmol/L、血肿体积≥30 ml以及发病前使用抗凝药是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增大的独立危险因素。

引用本文: 李光宏, 程春燕, 周素敏, 等.  血脂水平与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增大的相关性 [J] .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8,26 (8): 594-59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65.2018.08.00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急性脑出血后血肿增大十分常见,是ICH后神经功能缺损的重要原因之一[1]。目前,判断脑出血后血肿增大主要依赖发病后6 h内首次CT以及48 h时的CT复查。引起脑出血后血肿增大的因素众多,其中基线血压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是其独立危险因素[2]。脑出血的病理基础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后血管弹性下降,最终导致破裂出血风险显著增高。血脂代谢紊乱是造成血管病理性改变的最常见原因之一[3],因此逐渐成为脑出血后血肿增大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探讨血脂水平与脑出血后血肿增大的相关性,期望为评估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增大风险提供依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