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脑小血管病与卒中后认知损害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9,27(4) : 273-27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65.2019.04.006
摘要

卒中后认知损害(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是卒中后出现的认知损害综合征,发病机制未明。研究表明,PSCI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ascular disease, CSVD)有关。文章就PSCI与CSVD的相关性进行了综述。

引用本文: 丁梦媛, 崔梅, 董强. 脑小血管病与卒中后认知损害 [J] .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9,27 (4): 273-27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65.2019.04.006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卒中后认知损害(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是最常见的血管性认知损害类型之一,由不同程度和病因的卒中造成的直接和(或)间接脑损伤所致[1]。PSCI的发病率因诊断时间和标准、人群及种族分布差异、疾病异质性等因素而存在较大差异,全球范围内一般在20%~80%之间[2]。超过半数卒中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认知损害,其中7.4%~41.3%的患者表现为卒中后痴呆(post-stroke dementia, PSD)[3,4]。PSCI是卒中患者生活无法自理的重要原因之一,显著影响肢体功能独立性和日常生活活动独立性[5],增高致残率、病死率、复发率及经济负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PSCI发病机制未明,高龄、低教育程度、多种血管危险因素、关键部位梗死(如海马、丘脑)、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s)、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WMHs)、腔隙灶、脑萎缩、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 EPVS)、合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脑局部代谢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多种病理生理学机制可能参与了PSCI的发病过程[6]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