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球囊辅助夹闭术治疗颈内动脉巨大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9,27(7) : 520-52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65.2019.07.008
摘要
目的

探讨球囊辅助夹闭技术治疗颈内动脉颅内段巨大型未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球囊辅助夹闭术治疗的颈内动脉颅内段巨大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复合手术室应用球囊辅助临时阻断颈内动脉近端或封堵瘤颈,然后夹闭动脉瘤。收集人口统计学、术前症状、动脉瘤特征、球囊放置位置、术中造影情况、并发症以及随访结果。

结果

共纳入12例直径>2 cm的颈内动脉颅内段巨大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均在复合手术室应用球囊辅助顺利夹闭。其中,位于眼动脉段1例,床突上段3例,后交通段4例,脉络膜前动脉段2例,颈内动脉分叉部2例。9例球囊置于颈内动脉近端,3例置于动脉瘤颈。术中造影显示12个动脉瘤均完全闭塞;载瘤动脉重度狭窄1例,轻度狭窄1例。术后并发症包括脑梗死1例,暂时性尿崩症1例并在术后1周时恢复正常,偏瘫1例,癫痫1例。出院时格拉斯哥转归量表评价显示,5分9例,4分2例,3分1例。术后随访2.3~12个月(中位数7.5个月),复查CT血管造影显示无一例动脉瘤复发,格拉斯哥转归量表评分5分11例、4分1例。

结论

在复合手术室应用球囊辅助夹闭技术治疗颈内动脉颅内段巨大型动脉瘤安全且有效,患者远期转归良好。

引用本文: 钟波, 邹国荣, 熊志强, 等.  球囊辅助夹闭术治疗颈内动脉巨大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 [J] .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9,27 (7): 520-52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65.2019.07.00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巨大型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不常见的动脉瘤类型。直径≥25 mm的动脉瘤年破裂率高达33.1%,动脉瘤越大,破裂风险越高[1]。因颈内动脉为高血流量粗大血管,是常见的巨大型动脉瘤生长部位,常表现为头痛、头晕、动眼神经麻痹、视力下降等症状。因瘤颈宽、瘤体巨大且不规则,常伴有瘤体内血栓、钙化、粥样斑块等继发性改变,颈内动脉颅内段位置深、穿支血管众多等原因,导致该类动脉瘤处理难度极大,预后不佳[2]。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3.2%[3]。颈内动脉颅内段未破裂巨大型动脉瘤是神经外科手术最具挑战的课题之一。该类动脉瘤单纯采取开颅手术需面临瘤颈暴露困难、动脉瘤术中极易破裂致大出血、需磨除骨质等缺点,而单纯介入栓塞治疗因瘤内血栓形成且瘤颈宽,不全栓塞致复发概率高,而且治疗费用极高。复合手术是指2种以上不同手术在同一手术室内完成。在复合手术室中采用球囊辅助夹闭动脉瘤结合了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这2种手术思路。本研究对在复合手术室中应用球囊辅助夹闭技术治疗的12例颈内动脉巨大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资料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