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预测因素和对短期转归的影响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9,27(8) : 580-58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65.2019.08.004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预测因素及其对短期转归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END定义为入院7 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较基线时增加≥2分。出院时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短期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3~6分定义为转归不良。运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ND的独立预测因素及其与短期转归的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199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位年龄68岁(四分位数间距:62~76岁),女性69例(34.7%),基线中位NIHSS评分6分(四分位数间距:3~12分)。35例(17.6%)患者发生END,症状进展主要发生在入院后2 d内(31例,88.6%),大多数END病因为缺血进展或再发(28例,80.0%)。单变量分析显示空腹血糖、有症状颅内出血与END相关(P均<0.05),但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并未发现END的独立预测因素。排除12例短期转归资料缺失的患者,共187例纳入短期转归分析。其中,转归良好组110例,转归不良组77例。单变量分析显示,缺血性心脏病、心房颤动、轻度卒中、病因学分型、基线NIHSS评分、淋巴细胞计数、空腹血糖、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管内治疗以及END与短期转归相关(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基线NIHSS评分(优势比1.350,95%可信区间1.182~1.541;P<0.001)和END(优势比32.540,95%可信区间6.149~172.21;P<0.001)为短期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发生END,而且END是患者短期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引用本文: 胡挺, 张俊, 王凯, 等.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预测因素和对短期转归的影响 [J] .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9,27 (8): 580-58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65.2019.08.00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缺血性卒中已成为中国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1]。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治疗方案包括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目前的诊疗指南仍然推荐遵循溶栓优先原则,即静脉溶栓作为血管再通的首选方法[2]。然而,静脉溶栓后仍有部分患者转归不佳,除了进一步行急诊血管内治疗之外,尚缺乏其他有效药物治疗手段。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 deterioration, END)是指入院后早期发生的神经功能缺损加重,是急性卒中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目前对END的定义尚不统一,现有研究采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增加值(2分、4分)、进展时间区间(3 d、7 d)以及发病至就诊时间(溶栓时间窗内、2 d、7 d)各不相同[3,4,5,6,7,8],造成END的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而且,静脉溶栓治疗是否会增高END的发生风险尚不清楚[9,10]。尽管如此,已有研究证实END与缺血性卒中的转归存在相关性[11],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究END的危险因素以期改善卒中转归。本研究通过对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END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明确其对转归的影响。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