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脑小血管病MRI总体负担的相关性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9,27(10) : 743-74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65.2019.10.005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MRI影像学标志物以及总体负担的相关性。

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中心收治的颈动脉斑块厚度≥2 mm的患者。应用对比增强超声(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CEUS)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所有患者均进行头颅MRI检查,记录腔隙性梗死、脑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并计算CSVD总体负担。应用二分类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颈动脉易损斑块与CSVD各影像学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应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颈动脉易损斑块与CSVD总体负担的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112例患者,其中易损斑块组61例(54.5%),非易损斑块组51例(45.5%)。易损斑块组糖尿病(49.2%对19.6%;χ2=10.580,P<0.001)、腔隙性梗死(54.1%对31.4%;χ2=5.829,P=0.016)和脑白质高信号(41.0%对19.6%;χ2=5.907,P=0.015)患者的构成比与非易损斑块组存在显著差异。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后,腔隙性梗死[优势比(odds ratio, OR)2.77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139~6.765;P=0.025]和脑白质高信号(OR 3.969,95% CI 1.465~10.753;P=0.007)与颈动脉易损斑块存在显著独立相关性。不同CSVD总体负担组年龄(F=4.275,P=0.003)、既往卒中史(χ2=11.100,P=0.025)和易损斑块(χ2=9.829,P=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颈动脉斑块CEUS分级增高,CSVD总体负担也显著增高(χ2=28.525,P=0.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史和吸烟后,CSVD总体负担依然与易损斑块存在显著独立相关性(OR 3.753,95% CI 1.678~8.392;P=0.001)。

结论

颈动脉易损斑块与腔隙性梗死、脑白质高信号以及CSVD总体负担独立相关。

引用本文: 陈兆耀, 王雨轩, 周婷婷, 等.  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脑小血管病MRI总体负担的相关性 [J] .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9,27 (10): 743-74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65.2019.10.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病变,多隐匿起病、缓慢发展,部分可急性发作,占所有卒中病因的20%~30%,是导致痴呆和步态障碍的重要原因[1,2]。CSVD的发病机制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3]:(1)小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平滑肌增生导致脑组织慢性缺氧,出现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WMHs);(2)血管壁损伤、血浆成分渗出或微动脉瘤形成,导致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s);(3)血脑屏障破坏和灰白质坏死,出现腔隙性梗死(lacuna infarction, LI);(4)炎性渗出或脑萎缩,导致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 EPVS);(5)小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