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514例肝血管瘤的治疗与临床评分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5,14(2) : 102-105. DOI: 10.3760/cma.j.issn.1673-9752.2015.02.004
摘要
目的

探讨肝血管瘤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提出肝血管瘤临床评分并评价其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14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施行手术切除、肝动脉栓塞术(TAE)、RFA治疗或随访观察,观察其治疗情况,手术时间,术后1周ALT水平,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评价其临床疗效。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肿瘤直径、位置、肿瘤直径增长速度4项相关因素,提出肝血管瘤临床评分:分值≥4分者可考虑行手术治疗,对不宜或不愿行手术切除者,可考虑TAE或随访观察;分值<4分且未合并危险因素者可随访观察,合并者视患者个体情况选择个性化随访、再评估后手术切除、TAE或RFA。采用门诊及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6月。

结果

(1)治疗情况:①手术疗效,380例患者肿瘤完整切除。195例患者症状缓解,17例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手术时间为(175±15) min,术后1周ALT为(139±14)U/ L,术后住院时间为(11. 5± 1. 4)d,术后发生并发症58例。②TAE疗效,37例患者行TAE,术后CT检查示1例患者瘤体未见强化;36例瘤体部分强化,体积缩小25%~90%。13例患者症状缓解,10例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手术时间为(67±13) min,术后1周ALT为(64±13) U/ L,术后住院时间为(6.8±0.7) d,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③ RFA疗效,16例患者行RFA,术后CT检查示2例患者瘤体未见强化;14例瘤体部分强化,体积缩小29%~72%。3例患者症状缓解,1例患者未缓解,手术时间为(75±26)min,术后1周ALT为(41±18) U/ L,术后住院时间为(5. 3±2. 7) d。④随访观察情况,81例仅随访观察患者中24例症状消失,8例未缓解,49例仍无症状。20例肿瘤缓慢增大,3例因肿瘤增大迅速行手术切除,无并发症发生。 (2)临床评分:分值≥4分患者176例,手术切除159例,TAE 8例,随访观察9例;分值<4分患者338例,手术切除221例,TAE 29例,RFA 16例,随访观察72例。 (3)随访情况: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 15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89个月,患者恢复良好。

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肝血管瘤的有效方法,TAE及RFA具有创伤小的优点,但疗效欠佳,随访观察可作为暂无手术指征患者的选择。肝血管瘤临床评分可作为选择治疗方式的参考依据,但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治疗方式。

引用本文: 周成明, 张金辉, 任伟新, 等.  514例肝血管瘤的治疗与临床评分 [J]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5, 14(2) : 102-105. DOI: 10.3760/cma.j.issn.1673-9752.2015.02.00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大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部分肿瘤增大后可表现为肝肿大或压迫邻近器官,引起腹上区不适、腹胀、饱胀感、腹痛等,少部分肿瘤可引起Kasabach-Merritt综合征及肿瘤破裂导致出血死亡[1,2,3,4]。肝血管瘤的处理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肝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RFA、随访观察等。目前肝血管瘤治疗方法及指征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14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肝血管瘤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提出肝血管瘤临床评分并评价其应用价值。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