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8,12(4) : 332-338. DOI: 10.3760/cma.j.issn.1674-0815.2018.04.009
摘要
目的

评价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中应用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方法

2015年12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团结湖等社区选择高血压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后续干预随访条件与可行性分为干预组220例与对照组180例,收集其基线信息。对照组参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和要求进行干预随访;干预组发放可穿戴健康设备,通过随访调查表分别于2016年4、8、12月进行3次随访,定期出具相关评估报告并及时提供就诊指导和服务。按照危险因素对其进行分层,设计不同的干预措施:分别对其从监测依从性、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社会支持等层次进行干预评估,记录患者通过信息平台与医务人员进行的咨询,形成健全的健康档案系统,干预期为12个月。效果评价指标包括设备准确性和可靠性评估、血压管理效果、健康行为干预效果、项目满意度评分及疾病负担指标。

结果

在对基线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校正后,结局数据指标中,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1个月内就诊次数[1(1)次比1(1)次,Z=5.42]、1个月内支付费用[85(141)元比40(70)元,Z=-2.66]、就诊时间[20(20)min比20(15)min,Z=-2.82]、运动次数[4.79(2.24)次/周比4.09(2.00)次/周,Z=9.27]、服药依从性评分[7.33(5.77)分比8.70(5.24)分,Z=6.86]、满意度评分[9.27(0.08)分比8.88(0.10)分,Z=11.77]、舒张压[(78.93±0.56)mmHg比(81.32±0.61)mmHg,F=8.70](1 mmHg=0.133 kPa)、体质指数(BMI)[(25.55±0.27)kg/m2比(27.74±0.43)kg/m2F=-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类指标中血压达标情况和BMI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8.38,P≤0.05)。仪器运行状况、观察对象血压达标状况在随访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行状况正常的比例3次均在90%以上(90.9%、97.3%、92.7%)。

结论

该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辅助社区医务人员有效地做好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管理,且设备能在日常高血压管理基础上,有效提升患者的健康生活方式依从性与血压知晓率和管理率,辅助患者有效减少疾病负担,提升生活质量。

引用本文: 李星明, 王海宁, 乜英辉, 等.  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J] .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8, 12(4) : 332-338. DOI: 10.3760/cma.j.issn.1674-0815.2018.04.00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变化,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增长迅猛,而高血压是其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目前,以高血压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的康复服务和系统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1]。传统做法是由医务人员在医疗机构靠传统仪器或试剂来面对面的信息收集,缺乏健康管理的连续性;健康危险因素评估则是依靠医务人员经验,缺乏可视的系统化的长期连续数据支持;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扩大,服务对象人群越来越多,传统的服务模式工作效率较低,对患者服药依从性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矫正缺乏有效地持续性干预[2,3]。目前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治疗控制率分别为42.6%、34.1%、9.3%、27.4%[4],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因此,创新社区高血压为代表的慢病管理策略和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