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与临床
早孕期胎儿唇腭裂的超声筛查及其与干扰素调节因子6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19,25(2) : 220-224. DOI: 10.3760/cma.j.issn.1674-1927.2019.02.017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早孕期胎儿唇腭裂的价值及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多态性与胎儿唇腭裂的相关性。

方法

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超声科对1 659例11~13+6周的胎儿行颈项透明层厚度(NT)测量,检查胎儿颜面部结构,利用下颌骨弓横切面头侧偏移法,依次扫查胎儿正中矢状切面,下颌骨弓横切面、上唇斜冠状切面、鼻后三角切面,诊断早孕期胎儿唇腭裂。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5例唇腭裂的胎儿IRF6基因V274I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结果

1 659例胎儿中4个切面均可显示率为95.0%(1 576/1 659),共发生唇腭裂20例,发病率为1.2%(20/1 659),符合率75%(15/20),漏诊率25%(5/20)。PCR-RFLP结果显示,2例唇腭裂的胎儿IRF6基因V274I位点发生变异,突变频率为3.2%。

结论

利用下颌骨弓横切面头侧偏移法诊断早孕期胎儿唇腭裂是简单、有效和可行的。胎儿唇腭裂IRF6基因多态性变异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引用本文: 刘焕玲, 黄星, 苏小微, 等.  早孕期胎儿唇腭裂的超声筛查及其与干扰素调节因子6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J] .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19, 25(2) : 220-224. DOI: 10.3760/cma.j.issn.1674-1927.2019.02.01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先天性唇腭裂是最常见的颜面部畸形,发生率约为1/500~1/1 000,因国家、地区和种族的不同发病率有所差异,黄种人发病率最高。国外新生儿唇腭裂发病率约为1‰,其在中国新生儿的发病率约为1.67‰[1]。随着超声诊断仪器分辨率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胎儿结构异常在早孕期被诊断出来,避免了过大孕周引产受到伦理谴责,减少了对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但由于在孕早期胎儿颜面部体积较小,超声检查困难,在这一时期通过超声诊断胎儿唇腭裂的相关报道不多,目前尚无统一的早孕期唇腭部检查的完整方法学。由于先天性唇腭裂畸形是一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其候选基因存在种族和地区的差异性,唇腭裂畸形的发生与候选基因的突变相关性研究在文献报道中并不一致。在众多候选基因中,干扰素调节因子6(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6,IRF6)基因是迄今发现的与先天性唇腭裂致病最相关的基因之一[2]。本研究在早孕期尝试用下颌骨弓横切面头侧偏移法检查胎儿颜面部,探讨其对早孕期颜面部解剖结构的显示率及在早孕期筛查唇腭裂畸形的可行性,比较有唇腭裂的胎儿与正常人群IRF6基因突变率的差异性,以寻找到一个能够作为筛查指标的基因,期望有助于唇腭裂的早期诊治。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