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护理人员慢性踝关节不稳二级预防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22(20) : 2830-2835. DOI: 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6.20.004
摘要
目的

探讨二级预防模式预防护理人员慢性踝关节不稳(CAI)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4年9月选取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符合筛选条件的存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可能性的护理人员100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51)和对照组(n=49),干预组采取二级预防模式进行干预,包括集束化健康教育、护具使用及"四阶段"式的功能锻炼;对照组仅进行踝关节防治健康知识的常规宣教。干预前和干预后4个月,采用汉化版Cumberland踝关节不稳定评价问卷(CAIT)对两组人员的踝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价,比较干预效果。

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CAIT问卷评分为(19.0±4.8)分,干预后为(28.2±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10,P<0.05);对照组干预前CAIT问卷评分为(19.0±5.1)分,干预后为(21.3±5.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9,P>0.05);两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17,P<0.05)。

结论

护理人员踝关节不稳二级预防模式能够提升踝关节不稳护理人员的关节稳定性,提高其对CAI防护知识的认知水平,并促使其进行有效的CAI临床症状前防护,对于改善护士踝关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本文: 芦凤娟, 武彩霞, 官士兵, 等.  护理人员慢性踝关节不稳二级预防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J] .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 (20): 2830-2835. DOI: 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6.20.00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是指反复发作的踝关节不稳从而导致多次单侧踝关节扭伤,主要表现有疼痛、肿胀、自觉的踝关节功能下降及踝关节打软等症状[1],是一种与职业因素高度相关的运动系统慢性损伤,好发于运动量大的职业人群中。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可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形成。前期研究显示护理人员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的发病率较高,仅有16%的受试者双侧踝关节稳定性正常,高达84%的护理人员存在单侧或双侧踝关节功能性不稳定的因素[2],由此导致的疼痛、空虚、控制能力差、习惯性扭伤等,给护士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困扰。国外文献报道部分踝关节扭伤患者经常规临床治疗可以治愈,但仍有约40%的患者会发展成CAI[3],受CAI相关症状的困扰,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及运动能力。目前国内尚无关于护理人群CAI预防的相关研究,在护理人力资源相对短缺的现况下,开展护理人员CAI二级预防,降低护士踝关节职业损伤发生率,对于保障护士健康,提高临床一线护理人力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前期对临床护理人员踝关节的稳定性与防护认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文献回顾构建了护理人员踝关节不稳二级预防模式,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