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荟萃
EWS评分系统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22(28) : 4070-4073. DOI: 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6.28.018
摘要
目的

应用早期预警评分(EWS)对急诊抢救室患者病情及预后进行评估,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探讨其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2014年11月—2015年1月收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抢救室的463例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EWS评分,根据其分值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比较分析EWS评分与患者就诊时间、死亡率以及病情预后之间的关系。

结果

463例患者进入抢救室即时死亡26例,死亡率为5.62%;随着EWS分值增高,患者死亡率增加,不同EWS分值段患者死亡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变量SpO2不同的患者其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有效的处理措施,EWS评分随抢救时间而发生改变,尤其以4 h后最为显著。≥6分患者的好转率高于其他分值段患者,好转率为82.75%;0分患者治愈率高于其他分值段患者,治愈率为82.61%。

结论

EWS将急诊抢救室患者病情分值化,和APACHEⅡ评分、GCS评分相比,护士采集数据简便,并能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便于护士快速正确的预警及评估患者病情,从而提高抢救室患者的护理质量。

引用本文: 龚豪俊, 陈瑜, 丁锐. EWS评分系统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J] .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 (28): 4070-4073. DOI: 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6.28.01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云集,病情瞬息万变,如何能够在早期识别意外发生的"预警信号",对死亡风险较高的患者进行早期临床干预,以阻止病情的恶化,是急诊科医务人员的任务和责任[1]。现国内有使用APACHE Ⅱ评分系统应用于急诊危重患者治疗与护理中,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价重症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目前在英国急诊室普遍使用的早期预警评分(the early warning score,EWS)[2],其通过收集意识、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SpO2和体温指标进行测量和评定患者疾病的危险性并给予相应处理。EWS因指标观察方便,采集便捷,不受硬件条件限制,更具有及时识别危重症患者的作用。2014年11月开始,上海瑞金医院急诊科应用EWS评分对急诊抢救室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在相应的评分阶段落实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进行病情观察,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