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荟萃
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康复居家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23(14) : 1896-1900. DOI: 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7.14.017
摘要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康复居家治疗的影响。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盆底治疗门诊接受4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后,仍需进行12周盆底肌康复居家治疗的尿失禁患者共60例,将研究对象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12周延续性护理干预。干预结束时评价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1 h尿垫试验检测漏尿量,应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估患者尿失禁症状的主观改善情况。

结果

干预结束时,观察组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漏尿量较干预前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失禁主观症状ICI-Q-SF评分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行盆底肌康复居家治疗过程中实施有计划的延续性护理,可以提高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并保持和强化尿失禁的临床治疗效果。

引用本文: 薄海欣, 陈洁, 范国荣, 等.  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康复居家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J] .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 23(14) : 1896-1900. DOI: 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7.14.01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的统计表明,尿失禁已成为世界五大疾病之一,60岁以上妇女的患病率达53%[1]。非手术治疗是压力性尿失禁的一线治疗方法,其中盆底电刺激在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满意[2],但是,临床治疗结束后,盆底肌肉未得到足够时间的持续性刺激,会阻碍尿失禁患者整体症状的进一步改善,从而影响远期治疗效果。近年,有研究表明在短期临床治疗后,辅以居家盆底电刺激和持续的家庭盆底肌锻炼,更有利于保持和强化临床治疗效果[3]。但在盆底肌康复居家治疗过程中,多数患者由于对疾病重视不够、缺乏来自医护人员的正确康复指导以及受工作、生活、时间等限制而影响盆底肌锻炼依从性,从而降低治疗效果。延续性护理为有医疗护理需求的出院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促进、健康指导等服务,将护理工作从医院延伸到家庭,重点强化患者自我护理意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4]。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不断深化,延续性护理工作也由病房扩展到门诊,北京协和医院盆底治疗门诊自2015年10月开展延伸护理服务,并将延续性护理模式运用于盆底肌康复居家治疗患者,旨在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康复居家治疗效果的影响,以探索一种针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治疗模式。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