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荟萃
意外创伤者参与团体认知-行为干预体验的质性研究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24(12) : 1408-1412. DOI: 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8.12.011
摘要
目的

了解意外创伤者参与团体认知-行为干预的体验,为优化其心理干预方案提供现实依据,更多满足伤者需求。

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抽取10例参与团体认知-行为干预的意外创伤者接受半结构访谈。

结果

意外创伤者参与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所获体验主要包括:积极心境为主导,更多体验快乐、收获情感归宿、转换关注视角;谋求自身成长,再认生命价值、调整应对策略、珍视人际获益。

结论

意外创伤者参与团体认知-行为干预的体验较丰富、深入,可为优化伤者创伤后心理干预方案提供有价值依据。

引用本文: 梁珍红, 巩树梅, 刘晓虹. 意外创伤者参与团体认知-行为干预体验的质性研究 [J] .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 (12): 1408-1412. DOI: 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8.12.01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近年来因道路交通事故、职业伤害等致的意外创伤(accidental injury)发生率居高不下,以致残疾人数逐年上升,尤以16~44岁青壮年受累多见;且20~29岁的年轻人群是交通事故导致肢体残疾的最高危人群[1]。意外创伤不仅导致青壮年幸存者躯体残疾或功能障碍,更带给其极大的心理困扰,甚至造成困扰其终身的心理创伤[2],关乎其创伤后数十年的生活质量、家庭和谐乃至社会安定;因而他们是特别需要心理健康服务的特定人群[3]。为此,意外创伤者(以下简称伤者)的创伤后身心康复得到业界学者的更多关注。相关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2,4],涉及评估工具的研发、应用到干预的模式或方案及其效果评价等[5,6,7,8]。但相关研究结论多依据量性结果,把伤者的切身体验作为干预效果评价的研究报告较少,而后者可作为修正完善干预方案的现实依据,或可为其推广于临床,惠及更多伤者或为患者提供指导性意见。为此,笔者将伤者参与团体认知-行为干预6周后的体验纳入研究并报告如下,以期助力伤者更好地达成其适宜状态下的身心康复。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