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信息提取技术在压力性损伤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25(7) : 849-853. DOI: 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9.07.012
摘要
目的

探讨信息提取技术在压力性损伤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

2017年1—12月,运用信息提取技术提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压力性损伤的各项数据,并比较应用前后压力性损伤上报所需流程环节及人工消耗、不同层级护士对压力性损伤管理流程的认可度、压力性损伤分期的准确率及伤口记录的完整率。

结果

信息提取技术在压力性损伤管理应用后,压力性损伤上报所需流程环节由原来的每例至少5步变为2步,人力消耗由原来的每例至少8人变为2人;护士对压力性损伤管理流程便捷性评价为92.9%,较应用前的81.0%相比增高,时效性评价为95.8%,与应用前的87.4%相比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压力性损伤分期的准确率为93.2%,较应用前相比增高了20.2%,伤口记录的完整率为89.7%,较应用前相比增高了1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信息提取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压力性损伤管理实效,提高了护士对压力性损伤管理流程的认可度和管理能力,优化了信息收集的流程,可有效服务于临床护理管理。

引用本文: 王飞杰, 卫晓静, 楚银萍, 等.  信息提取技术在压力性损伤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J] .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 25(7) : 849-853. DOI: 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9.07.01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压力性损伤是全球卫生保健机构面临的共同难题[1,2],研究显示其发生率高22%~50%[3,4],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许多国家已将其纳入医院的安全目标管理[5]。2017版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要求加强对住院压力性损伤患者、高危风险患者进行有效的评估、预防并报告监测数据[6]。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压力性损伤的上报形式也由电子系统上报逐渐替代纸质上报,然而,目前的电子系统上报仍存在填写费时、数据收集滞后等问题。河南省人民医院护理部、造口伤口学组与信息中心联合,系统通过信息提取[7]的方式,即从预先定义的病历模板中提取出特定的信息并形成结构化数据,进而形成压力性损伤各项报表,取消自动化办公(office automation,OA)系统填写上报和人工统计收集的形式,优化了信息收集的流程,减少了信息收集过程中的人力消耗,并通过规范化的压力性损伤评估记录单的应用,提升了护士的专科知识及管理能力,使其有效地服务于临床护理管理。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