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125I粒子植入术后出院肿瘤患者放射防护自我管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25(32) : 4152-4158. DOI: 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9.32.006
摘要
目的

调查行125I粒子植入术后出院肿瘤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此类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指导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18年3—4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抽取半年内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放疗科行125I粒子植入术后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院外肿瘤患者,应用自设的放射性防护知识及自我管理行为评价问卷通过电话回访及病案查阅收集资料,该问卷自设部分请2名粒子组医师、2名副主任护师及1名学院副教授对其进行内容效度评价,问卷总数为72份,共收回72份有效问卷。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

结果

125I粒子植入术后肿瘤患者的院外放射防护知识得分为(3.33±1.22)分,满分5分;放射防护自我管理得分为(27.40±9.47)分,满分44分;家中有铅衣患者的自我管理总分高于无铅衣患者(t=5.51,P<0.001);医保患者的放射防护自我管理水平高于自费患者(t=2.15,P<0.05);不同家庭状况经济患者自我管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1,P<0.05);放射防护知识与放射防护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呈正相关关系(r=0.544,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经济状况、放射防护知识总分、是否有铅衣是125I粒子植入术后出院肿瘤患者放射防护自我管理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

结论

125I粒子植入术后肿瘤患者的院外放射防护知识及放射防护自我管理能力均处于中等水平;是否自备铅衣、家庭经济收入、放射防护知识水平等是影响其放射防护自我管理的重要因素。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宣教放射的危害与防护,提高患者的放射防护认知,鼓励患者购买铅衣,以达到更好的放射防护自我管理水平。

引用本文: 王攀峰, 孙秋雨, 刘加欧, 等.  行125I粒子植入术后出院肿瘤患者放射防护自我管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 25(32) : 4152-4158. DOI: 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9.32.006.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肿瘤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1]。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是在CT、MRI、B超等成像技术的引导下,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靶区,粒子所发射的低能X射线和γ射线致使肿瘤细胞的DNA被破坏,诱导细胞凋亡[2,3],进而起到治疗作用。临床上常用的粒子为125I,其属于低危放射源,对人体的损害主要为甲状腺损伤、眼睛晶体损害、性功能影响、智力影响、白血病和恶性肿瘤发生率增加等[4]。儿童、孕妇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更高,受到辐射的儿童在一生中患恶性肿瘤的风险更大[5];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家庭中,有孕妇者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6]。如果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那么患者对周围人群的辐射影响则是安全的[7]。自我管理是指慢性病患者处理所固有的症状、治疗、身体和心理社会后果以及生活方式变化的能力[8]。粒子植入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主要是按照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目前,国内外对院外患者的放射防护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自设问卷形式,通过电话随访,描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患者院外的放射性防护自我管理现状,分析影响粒子植入术后患者放射防护自我管理的因素,旨在为提高院外术后患者防护自我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