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椎Andersson病损
中国实用医刊, 2017,44(15) : 1-4. DOI: 10.3760/cma.j.issn.1674-4756.2017.15.001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胸椎Andersson病损(AL)的疗效及可行性。

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15例采用后路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AS合并不同程度的胸椎AL患者,随访>2年。对15例患者临床表现和术前、术后的脊柱全长X线片、CT及MRI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测量后凸角度及矢状位平衡、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CT椎体植骨融合程度。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效果满意。平均后凸角度由51.7°降至32.2°;平均矢状面平衡由术前的85.7 mm改善至随访时的45.1 mm;平均ODI由术前的54.9%改善至随访时的21.9%;术后随访后凸矫形效果良好,CT显示胸椎Andersson病损部位获得良好骨性融合。

结论

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可获得良好融合,部分矫正后凸畸形,是治疗胸椎AL安全有效的方法。

引用本文: 董晖, 宋瑞鹏, 范道洋, 等.  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椎Andersson病损 [J] . 中国实用医刊,2017,44 (15): 1-4. DOI: 10.3760/cma.j.issn.1674-4756.2017.15.00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性病症,主要影响脊柱和骶髂关节,导致疼痛、脊柱僵硬和渐进性胸腰椎后凸畸形[1]。Andersson病损(AL)由Andersson于1937年首次报道,是一种发生于AS患者的疾病,表现为以椎间隙为中心,椎间盘、椎体终板的无菌性炎症破坏,可累及三柱,造成脊柱骨折。AL可导致局部渐进性后凸畸形和疼痛,严重影响矢状面平衡(SVA),甚至压迫脊髓出现神经损伤[2]。固定融合手术是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AL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包括后路、前路、前后路联合。本研究旨在探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AL的疗效及可行性。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