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糖尿病心肌酶谱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中国实用医刊, 2017,44(15) : 58-62. DOI: 10.3760/cma.j.issn.1674-4756.2017.15.020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患者心肌酶谱的临床特点及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方法

对2015年1月至6月确诊DM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剔除所检指标缺如者后共计405例。按有无心肌酶谱升高分为A组(升高组)和B组(正常组),对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空腹C肽、血脂四项[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心肌酶谱[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功酶(LDH-1)、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肝功能、肾功能及是否患有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等进行登录并统计分析。

结果

A组患者共116例,占28.6%;B组患者共289例,占71.4%;两组病程、年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酸(UA)、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肌酐清除率(Ccr)水平,以及糖尿病肾病(66.4%比27.3%)、糖尿病视网膜病比例(65.5%比5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心肌酶升高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存在正相关性。心肌酶谱中LDH、LDH-1、α-HBDH对诊断糖尿病心肌病变具有较大参考价值。临床上可通过检测心肌酶谱揭示包括糖尿病心肌病变在内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情况。

引用本文: 梁涵霄, 李青菊, 田晨光. 糖尿病心肌酶谱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J] . 中国实用医刊,2017,44 (15): 58-62. DOI: 10.3760/cma.j.issn.1674-4756.2017.15.020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病程较长的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血糖高、血流动力学及血液黏滞度升高会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和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从而影响血管功能,引起微血管病变,加重心脏负担,累及冠状动脉组织和心肌组织并引起冠心病和糖尿病心肌病[1,2]。因为正常的血管舒缩在微循环中起着一定的调节血流作用,主要体现在微血管前运动、微动脉反射和肌源性反应[3]。除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外,有学者首次提出糖尿病心肌病的概念[4],其发病机制与微血管损伤存在重要关系。但是目前尚缺乏较为方便的方法发现和诊断糖尿病心肌病变。心肌酶谱提示心肌损伤,其指标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均可反映心肌组织病变的程度。本研究就心肌酶谱异常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合现有的糖尿病心肌病变诊断标准,探讨心肌酶谱在诊断糖尿病心肌病中的价值。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