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特征分析
中国实用医刊, 2018,45(17) : 26-29. DOI: 10.3760/cma.j.issn.1674-4756.2018.17.008
摘要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MG)的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88例设为PTC合并MG组,未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42例设为PTC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病灶部位、结节直径、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超声影像学特点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发病率、好发年龄、病灶位置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结节最大径、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超声影像学方面,两组癌灶的回声、性质、密度、边界、内部血流、钙化、淋巴结增大特点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

PTC合并MG好发于40岁以上的女性人群,多表现为PTMC,癌灶常位于单侧叶腺体内,早期颈部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超声特点有一定规律可循。

引用本文: 陆国芬, 张辉挺, 邱昌洪, 等.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特征分析 [J] . 中国实用医刊,2018,45 (17): 26-29. DOI: 10.3760/cma.j.issn.1674-4756.2018.17.00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全球甲状腺癌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且增长速度较快,是近10年来7种增长较快的恶性肿瘤之一,排在第3位。在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为2.89/10万,且每年以14.51%的速度上升[1]。尽管超声、细针穿刺活检等早期诊断手段不断发展,但由于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MG)的乳头状癌具有偶发性、隐匿性的发病特点[2],临床上仍不乏误诊、二次手术的病例报道[3],部分患者因未能及时获得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生活质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旨在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或未合并MG的临床特点,以期为临床的诊治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