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MSCT表现
中国实用医刊, 2019,46(4) : 19-22. DOI: 10.3760/cma.j.issn.1674-4756.2019.04.006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PGL)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手术理证实为腹膜后PGL的25例患者的MSCT影像及临床资料。其中无功能性腹膜后PGL9例,功能性腹膜后PGL16例。观察腹膜后PGL的MSCT表现。

结果

25例腹膜后PGL患者肿瘤长径为(58.69±35.17)mm。21例位于右侧,4例位于左侧。平扫显示:实性成分CT值(39.92±8.00)HU。3例密度均匀,22例密度不均,主要表现为片状囊性低密度影。动脉期肿瘤实性成分均有明显强化,CT值(104.6±31.48)HU,静脉期21例持续强化,4例强化程度稍下降。无功能腹膜后PGL长径为(65.33±56.42) mm,较功能性腹膜后PGL长径[(54.52±15.82)mm]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P=0.028),平扫及增强结果差异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膜后无功能性腹膜后PGL与功能性腹膜后PGL的MSCT平扫及增强表现具有一致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可对瘤体作出准确的定位及初步的定性诊断。

引用本文: 蔡明珠, 万娅敏, 王亚龙.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MSCT表现 [J] . 中国实用医刊, 2019, 46(4) : 19-22. DOI: 10.3760/cma.j.issn.1674-4756.2019.04.006.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副神经节瘤(PGL)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肾上腺外的交感神经链,又称为异位嗜铬细胞瘤,发病率仅为0.01‰~0.03‰,好发于35~50岁[1]。由于腹膜后肿瘤种类较多、复杂多变而且定性诊断困难,同时PGL因在术中受到压迫,可导致血压迅速升高出现高血压危象,所以对腹膜后PGL的正确诊断至关重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将PGL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功能性PGL具有典型儿茶酚胺血症的临床表现,如高血压、心悸、多汗等;无功能性PGL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关于此病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国内文献病例数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PGL的MSCT表现特征。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